2022生二胎好不好 生二胎需要检查什么
大家生二胎的契机、养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如果再给这些二胎爸爸/妈妈一次机会,他们还是会做出相同的选择。不后悔,是最好的生活状态;累并快乐着、先苦后甜,是"二胎时代"赋予他们的奇妙人生经历;"二胎父母"这一角色,也给了他们全新的格局。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2018年生二胎好不好,大家一起来看生二胎需要哪些检查吧。
既然生了,就不后悔
不后悔,是最好的生活状态;累并快乐着、先苦后甜,是"二胎时代"赋予他们的奇妙人生经历;"二胎父母"这一角色,也给了他们全新的格局。
二胎时代,谁是主角
二胎政策全面落实以后,许多人调侃道:"老师得重新划重点了"、"学生的知识点变了"。的确,"计划生育"深刻地影响了60后、70后、80后、90后这四代人。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成长,4位老人、2位中年人、1个孩子,这样的"421家庭结构"也渐渐成为社会主流。
但放开"二胎政策"后,独生子女的时代就成为历史了吗?如果说独生子女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么如今,又是谁挑起了二胎家庭的"大梁"呢?
新一代的二胎爸妈,要以身为独生子女(或单方面独生子女)的心情,去体会孩子想拥有一位至亲手足的迫切;在没有实战经验的前提下,去探索两个或多个宝宝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相处模式,单是这一份勇气,就足以令人敬佩。
如何解决二胎家庭问题
那么,"新二胎家庭"中的新兴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两宝之间:拒绝比较与定论
"你为什么不能像妹妹一样乖巧"、"你姐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会干这干那了",这样的比较,父母十有八九都会控制不住,但实际上,这可能成为宝宝之间产生嫉妒情绪和攻击行为的导火索。
生二胎之前你可能有过这样的设想:我想要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开朗,女儿温柔;儿子擅长乐器、女儿钻研绘画……就像我们给两个孩子取名字一样,在内心深处,我们也总是忍不住给他们强加"人物设定",但"一棵梧桐树能长多高?把它砍倒你就永远不会知道",育儿也是如此,在个性与个人能力的驱使下,孩子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不妨大胆一试。
婆媳之间:保持正确的一致
在共同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妈妈可以巧妙地给婆婆传递一些婴儿生理心理知识,将育儿的常见误区和危害告诉婆婆,可以先听从或借鉴婆婆的意见,然后再慢慢地把自己的观念阐述出来。
有些时候,我们做的事情短时间内不被老人认同,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感动老人并让他们接受的。例如,妈妈想送宝宝去早教,但婆婆觉得费用太高,而且没什么用处。这种情况下,妈妈也不用跟婆婆起争执,只要宝宝通过早教获得了成长,婆婆看到了宝宝的进步,自然就会理解了。
亲子之间:留些空闲打理自己
当你将全部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对两个宝宝的养育中时,别忘了留些空闲给自己。随着宝贝的长大、生存能力的增强,他们对妈妈的生活需求和依赖会逐渐降低,更需要一个精神上敬仰和模仿的榜样。
这时,妈妈们也要学会放手,学会休息、学习和打扮自己,做一个独立、睿智、整洁、美丽的母亲,不仅能找回自我,还会更多地博得孩子的敬仰和欣赏。
生二胎需要哪些检查
最后,送给准备孕育二胎的爸爸妈妈们一些健康方面的建议:
建议一:二胎几时生,看头胎怎么生
头胎顺产的妈妈,二胎最好的时间间隔是18-23个月;头胎剖宫产的妈妈,为了减少子宫破裂、子宫粘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二胎的间隔时间应该控制在两年。
建议二:二胎剖不剖,身体说了算
如果头胎选剖宫产是因为骨盆畸形或者狭窄,而二胎还是应该选剖腹产;如果头胎是因胎儿有窒息风险、胎位不正要剖宫产,而二胎不存在这些问题,并且子宫伤口愈合很好,孕妈可以在医疗条件好的意愿选择顺产。
建议三:头胎后戴环,再孕后排查宫外孕
如果生好大宝后戴了宫内节育器,取环之后最好等3~6个月后,子宫内膜组织恢复好了再怀孕。
建议四:头胎偏大,二胎做好指标监测
女性随年龄的增加卵子的质量在下降,畸形儿的发生率增加。所以,准备要二胎前一定要做产前检查,看看有没有不适合怀孕的疾病,孕期是否病毒感染。而如果头胎偏大,妈妈在怀第二胎时可能会诱发妊娠糖尿病,指标监测控制尤需严格。
结语
几个月前,一篇"如何假装成为一个好妈妈"刷爆了网络,其中一句"二胎妈妈微笑里总是流露出一种咬着牙的坚持"更是让许多人感慨颇多。
二胎时代不可抵挡地来了,无论你将做出或已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都希望,在与孩子、家庭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你会永远记得做出选择时的理由,甜苦自知,绝不后悔。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