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孩子怎么吃对身体好 冬天宝宝健康营养餐怎么吃好

发表于:2025-01-11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1日,孩子冬天怎么吃比较好,如何在冬天进补比较健康呢?我们在平时不会太注意很多而在冬天还是要把孩子的营养注意到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接少冬日孩子进补方法吧。随着"食育"理念的普及,日本在2005年颁布了

孩子冬天怎么吃比较好,如何在冬天进补比较健康呢?我们在平时不会太注意很多而在冬天还是要把孩子的营养注意到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接少冬日孩子进补方法吧。

随着"食育"理念的普及,日本在2005年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食育"作为一项国民运动,在家庭、学校、保育园等范围内全面推广,试图通过对食物营养和食品安全的认识、食文化的传承、食物与环境的调和、人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达到"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的目的。

做早餐的妈妈,有不亚于职业设计师的能力

在《食育基本法》的硬性指标中,食品的安全性和早餐的重要性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日本营养学家们认为,对所有的脑力劳动者(包括孩子)而言,不吃早餐等于放弃人生。

在日本的早餐搭配方案里,有一条通俗易懂的搭配原则:颜色越丰富,营养越均衡。每一种颜色的食物拥有对应的营养成分,红色系有胡萝卜、火腿肠、小番茄、草莓,黄色系有玉米、南瓜、炒面、橙子、香蕉,白色系有面包、饼干、蛋糕、牛奶、米饭、奶酪,紫色系有甘蓝、茄子、葡萄,黑色系有海苔、黑米、芝麻,绿色系有海带和各类蔬菜……即便不谙厨艺,新手妈妈也可以参照颜色法制,从对应色系的食材里任意选择和组合,为孩子制作美味营养的早餐。

这些被精挑细选出来的食物颜色丰富又鲜艳,非常利于创作拼盘造型。日本的便当文化享誉全球,且不说惟妙惟肖的卡通人物、汽车玩具,仅从大框架来看,便当造型已不乏油画或水彩的意境。刚开始时,我也对制作日式儿童便当望而生畏,以为堆填出富有趣味性的画面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实际上,一旦食材确定,如何创意是非常自由的事。唯一耗时的可能是用西红柿或苹果皮卷一朵花,或将火腿肠切几刀后放入水里煮成花朵状。

而大部分的造型,如星星、心型、花瓣甚至动物图案,都可以从百元店买来现成模具打造而成。造型以外剩下的边角料食材,统统可以煮熟,兑上燕麦等流质食物,一起补充进早餐的菜单,一点儿也不会浪费。真正动手就会发现,做一份创意便当不过十来分钟时间,最多也不超过半小时。

而对刚添加辅食的孩子来说,食材相对单一,但并不影响妈妈亲手制作美食的心情。根据孩子不同月龄的需求,日本妈妈分别将米糊、苹果泥、蔬菜汁、蛋黄泥等盛放在玻璃碗里,轻轻地在旁点缀着薄荷叶,便能使略显无趣的辅食犹如餐馆中的甜品一样精美。

无论是辅食、早餐或者其他食物,制作和摆盘极尽心思,五颜六色富于创意,同时又有充分留白,这种食育文化既可以让孩子脑洞大开、发挥想象,耳濡目染地感受到食物之美与生活之美,更能以"食育"增进孩子的食欲。饭菜有趣、好吃,孩子吃得多,身体自然长得壮。而妈妈饱含爱意制作美食时散发出的平静、沉和、温暖的气息,点点滴滴都是能被孩子感应和吸收的最佳营养品--再没有比爱更美好的食物了,更何况是made by mom!在这样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怎能不健康、不快乐、不幸福呢?

孩子的独立,始于讲求食育文化的餐桌

在日本,3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上保育园了。3岁以后,再由父母自行选择孩子是继续上保育园还是幼稚园。不管是保育园还是幼稚园,都会在当月给父母一份下个月的午餐菜单。餐单里会按照"三色食品群"的原则来进行基本配菜,同时注明不同颜色群的菜系在提供热能、促进骨骼筋络和肌肉发育、调节身体状态三方面的具体作用,以及每道菜的基本营养成分,如卡路里的具体含量等,由此可以计算出当月给予1-2岁和3-5岁孩子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平均营养量。校方还会明确地指出一些特殊食材,如鱼类和海苔的来源,并负责任地提示父母哪些食物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过敏,以便让有食物过敏现象的孩子父母提前和校方沟通,这样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在校的午餐菜单,决定当日的早餐和晚餐种类。

我曾偷偷地窥探过女儿用餐时的场景。一帮身形娇滴滴的小小孩被老师们一一系上用餐围裙,然后乖乖地坐在桌子前。用餐前,他们整齐划一地双手合十,嘴里念着:いただきます。这句话在日语中是"承蒙您款待"、"领受您生命了"的意思。在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名作《窗边的小豆豆》里,小朋友们还会一起唱歌,非常具有仪式感,而有一些保育园或幼稚园还会在园林让孩子们一起种植庄稼,采摘果实,或是参与清洗、挑拣蔬菜,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对食物及制作食物的人充满敬畏,并且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有些幼稚园会在园内种植蔬菜或饲养宠物,鼓励孩子参与到培育与养殖的过程,并从本源上知道食物是从哪里来的,与小动物和平共处是什么感受,让他们真正地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从而懂得生活的实相是什么样子的。用餐完毕,孩子们自行收拾餐具,把桌子恢复成一尘不染的原貌。至此,整个就餐仪式才算完美地结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在1岁以后便开始渴望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如果成人制止他们的自主行为,或是自主行为受挫,孩子的内心就会衍生出自卑或愧疚的感觉。在这个既可以独立进餐,又能够亲自收拾餐具,在完成之后还能受到老师或父母赞美与肯定的食育过程里,孩子的人格逐渐健全,开始慢慢走向自己的社会化环境,并一点点地完成与父母的分离,最终成为他自己。

这是日式漫长而持久的生涯性"食育"培养,如同孩子所经历的第二次孕育。其实,为人父母,最好的"食育"应该来自家庭:多花点心思、多变点花样,陪伴孩子无需太过刻意--一餐一餐地给孩子认真做饭,一顿一顿地和孩子好好吃饭,慢慢说话,那就是在一天一天地陪同孩子长大。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