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出生仅30小时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下的孕妈妈该如何防护?

发表于:2024-12-26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6日,"起初,没有人在意这是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里的这句话似乎印证了我们正经历的这一切。此次的新冠肺炎没有放过任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是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里的这句话似乎印证了我们正经历的这一切。此次的新冠肺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年龄段,原本以为儿童不易感,但慢慢发现他们也不是这场灾难下的"幸运儿"。2020年2月5日,武汉儿童医院确诊两例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最小确诊的患儿出生仅30小时。而明明早在这一周前的哈尔滨,新冠肺炎确诊孕妇才产下一个健康的女婴,孕妈妈们还没舒口气,专家们立即指出可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途径。

这场疫情到底有多可怕?在浙江宁波,有位男子因出门买菜未戴口罩,与确诊患者(未戴口罩)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驻留,被感染。

所以,现在的我们无论多小心,多谨慎都不过分,尤其是孕妈妈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已知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做好最大程度的预防?儿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告诉我们,首先全面认识病毒的传播途径,对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两位医生给大家全面科普一下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有关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戴好口罩很重要

呼吸道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借助空气中的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可导致大流行及爆发流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带着大量病菌的飞沫在感染者谈话、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出,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里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而那位没有戴口罩的宁波男子,因与确诊患者近距离聊天,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感染。

所以,切记一定要戴口罩!在户外有人的地方,千万别脱下口罩!

2、接触传播:时刻不忘勤洗手

接触传播通常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两种。

直接接触传播是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接触进行传播,如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或是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可以通过黏膜或皮肤直接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排泄物或分泌物所污染的物品造成的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已确定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打喷嚏、咳嗽的口沫)污染了物体表面,而其他人手接触到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去揉眼睛,或者碰触身体的其他部位而引起感染。至于易感者接触患者的排泄物(也就是粪便)后是否会感染,目前还未明确。

所以,洗手成了当下防止接触传播最重要的一点。在公共场所触碰过电梯、门把手等一切物品,不要再碰眼睛鼻子嘴巴,要用肥皂水洗手,或用含75%酒精的消毒液消毒。

3、垂直传播:还未有足够证据

根据出生仅30小时即被感染的病例,专家认为不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那么来认识下什么是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由感染的母亲传播给胎儿,可发生在宫内及围生期(围生期是指怀孕第28周到出生后1周这段时期)。病原体在妊娠期通过胎盘、分娩期经过产道或产后哺乳的方式由母亲传播给孩子。

1.妊娠期通过胎盘传播: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将病原体传播给宫腔内的胎儿,引起感染。如HIV(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以通过此种方式传播。胎儿获得宫内感染还存在另一种传播方式,上行性传播:即病原体由孕妇阴道通过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2.分娩时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接触产道内的病原体,导致感染,如HPV(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3.产后哺乳:极少数病原体可以通过母乳喂养传染给新生儿,如HIV。

报道中新生儿母亲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新生儿通过剖宫产娩出,没有经过产道,分娩后立即送至新生儿隔离病房,与母亲并无密切接触,而且出生后仅30小时进行检测,就发现感染,提示其有可能是在宫内即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由于产妇孕期并未进行脐血穿刺或是羊水穿刺检查,而且报道中未说明30小时内宝宝是否接触过被感染的人,因此,得出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另外,在垂直传播中是否可以通过产后哺乳进行传播也需待证实。

在目前疫情形势严峻的时期,各位孕妈妈们应尽可能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因孕妇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情相对于他人进展更快,处理难度也更大,且目前不能确定有无母婴传播的途径,所以再次提醒各位孕妈妈们,尽量少出门,勤洗手。如果需要做孕检必须出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同时也请各位孕妈妈不要焦虑和恐慌,只要做好防控措施,就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此文由微医全科(杭州武林)中心儿科主任汪盈、妇科主治医生孟盎盎共同撰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