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所欲为”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或可控制
2021年8月28日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布了一篇题为《"Neuropeptide S receptor 1 is a nonhormonal treatment target in endometriosis"》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对人类和猕猴进行了遗传学分析,从而识别出了一种名为NPSR1的特殊基因,而该基因会增加女性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并以此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非激素药物靶点,有助于开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型改善型疗法。而这一结论的发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又有了新的希望,因为此病一直是妇科的疑难病,目前在治疗上只能以控制病情为主。
子宫内膜异位症--"良性癌症"的"恶性"后果
在妇科领域子宫内膜异位症被称为是"良性的癌症",虽然此病为良性疾病,不会致死,但其存在的侵袭、播散、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却与恶性肿瘤十分相似。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此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已高达10%~15%,其中有70%-80%的患者会出现痛经及各种盆腔疼痛的症状,50%的患者会合并不孕,所以其不仅严重危害着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且还会给社会卫生资源造成巨大地消耗。然而尽管如此但由于目前医学上对此病的病因至今不明,病理生理也尚未搞清楚,所以此病仍被视为"谜一样的疾病"。
长期服药--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
临床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经历了从药物治疗到手术治疗再到手术加药物联合治疗的过程,而目前手术后长期服用药物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服用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激素类药物,另一种是非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有避孕药、孕激素、GnRH-a激动剂、雄激素类固醇和GnRH拮抗剂等,而非激素类药物有芳香化酶抑制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氧化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但不管是激素类药物还是非激素类药物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都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会改变面容体态及精神状态不说,还会产生抗药性,而非激素类药物要么会导致胃溃疡、抑制排卵等不良反应,要么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鉴于西药有诸多副作用,所以不少医学专家们也将研究方向转向了中医中药,通过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试验显示,中药不但具有抗炎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抑制病灶的发展,而且还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同时中药还能有效地帮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缓解盆腔疼痛的症状。目前能够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有大黄䗪虫丸、少腹逐瘀汤、丹莪妇煎膏等。当然,除这些国家准字号中药以外,民间一些名老中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也发明了一些能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配方,如武汉李小平中医就发明了能够治疗此病的专利中药配方--妇炎丸。此中药配方不但拥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抗增生等多重功效,而且由于其是在古方基础上经过合理配伍而来的,所以在治疗时还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任何的伤害,因此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良药,生活中也有很多患者通过服用此药从而摆脱了此病。
目前全球大约有1.9亿的女性深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困扰,而长期药物治疗又是控制其发展的主要手段,所以选择一款既有治疗效果又能长期服用的药物对这些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今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非中医药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