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七夕是怎么来的?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发表于:2024-12-25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5日,马上就要到七夕了,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七夕的由来或许还有人并不清楚,那七夕是怎么来的?七夕节有什么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夕是怎么来的?七夕,原名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

马上就要到七夕了,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七夕的由来或许还有人并不清楚,那七夕是怎么来的?七夕节有什么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是怎么来的?

七夕,原名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七月七日经常在七月七日穿着七孔针在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看到的最早的乞巧记载。后来,在唐宋诗词中,女性乞巧也屡次被提及。唐朝王建有一首诗,说阑珊星装饰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根据《开元天宝遗事》,唐太宗和妃子每次七夕都在清宫宴会上乞巧,宫女们各自乞巧。这种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来看,至少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出现,有关牵牛星织女演员的记载。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星和织女演员。他们认为东西南北都有七颗代表性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斗七星最亮,可以在夜间识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也叫魁星。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者称七夕为魁星节,也叫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自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源于古代人对时间的崇拜。七和期同音,月和日都是七,给人一种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组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是阶段性的,计算时间往往以七七为终点。旧北京在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七七为满。用七曜计算现在的周,在日语中还是有保留的。七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的意思,是吉祥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像连写的七十七,所以七十七岁也叫喜寿。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穿针乞巧

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为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女性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乞巧方式,其俗气比穿针乞巧稍晚,大致始于南北朝时期。梁宗氏《荆楚岁时记》在南朝说:是夕,陈瓜果在庭中乞巧。在瓜子上有喜子网以为符合。

注射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与穿针不同,是明清两代流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中午丢巧针。女人在曝盎水的日子里,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看水底针影。还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还有成鞋和剪刀水茄影者,这就是乞得巧;它的影子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这就是拙征矣。

种生求子

旧习俗,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铺一层土,播种粟米种子,让它生出绿嫩的幼苗,然后放一些小茅屋和花木,做成田舍里人家的小村庄,叫做壳板,或者把绿豆、小豆、小麦等浸在磁碗里,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用红、蓝丝绳扎成一束,叫做种生,五生盆或生花盆。

庆祝牛的生日。

孩子们会在七夕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也叫贺牛生日。由于传说西王母用天河将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穿越天河看到织女,让牛郎刨下皮,用牛皮去看织女。为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人们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中国民间七夕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裙,手持荷叶。每一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州西梁门外瓦,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和马行街内,都有磨喝乐,是小塑土偶耳。

食用巧果

七夕节食品,以巧果最为著名。巧果又名乞巧果,款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在《东京梦华录》中,有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案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以上就是七夕是怎么来的?七夕节有什么习俗?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晒伤后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晒伤?

2021年夏季最流行这几种颜色搭配,显白又时尚!

为什么跑步减肥没效果?跑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