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不要让“懂事”,毁了孩子一生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两个爸爸,三个孩子,一个看似荒诞的家庭组合,却道出现实家庭的悲欢离合。
原以为这部以爸爸和孩子为主角的国产家庭剧,不过是记录搞笑又温暖的琐碎家常,可随着一集集开播,剧情带给人的震撼,却是亲人之间的伤和爱,以及不能触碰的"原生家庭"之痛:
原生家庭里,最受伤的,永远是那个最懂事的孩子。
比如凌霄。
壹
懂事的孩子,最容易受伤
凌霄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惜他遇上了一个"不懂事"的妈妈。
丈夫工作忙,常常顾不上家,虽然已经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陈婷却无法接纳生活里没有丈夫的烦闷。把年幼的女儿交给年少的儿子看管,她却独自出门打牌,给自己排忧解乏。
妹妹喜欢吃核桃,哥哥喂妹妹吃核桃。这本是兄妹情深的暖心场面,不幸的是,核桃卡喉,妹妹窒息而亡。
异物卡喉有多危险?
短短几分钟,就会要了一个孩子的命,如果有幸抢救回来,也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别说一个孩子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不知所措,如果换做成人,也未必能够迎面担当。
眼睁睁看着活蹦乱跳的妹妹在自己面前永远闭上眼睛不会说话,这已经在凌霄心理留下重大的创伤。遗憾的是,他得不到父母的安慰疏导。更悲哀的是,无法自我原谅的母亲陈婷,却反将罪过怪在了儿子和丈夫身上:
怪丈夫不顾家,怪儿子不应该给妹妹吃核桃,唯独不怪自己作为母亲是"失职"的。
丈夫的纵容和退避,让陈婷变本加厉,稍有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摔碟摔碗成常态。凌霄更是成为她的出气筒,非打即骂,他不敢言,只有把所有的眼泪藏在心底。
最后,这个家没有留住她,陈婷抛夫弃子,流着眼泪头也不回地走了,剩凌霄巴巴地站在原地望着妈妈远去背影模糊。
有人说:妈妈好脾气,是一个家庭的幸福风向标。
然对于凌霄而言,他的童年一直生活在不幸里。喜怒无常的妈妈,争吵不休的家庭环境,凌霄变得小心翼翼,他努力做一个乖孩子想让妈妈开心,可随着妹妹的意外离去,这个愿望,成为奢望。
没有人理解凌霄的苦楚,因为谁都顾不上他;也没有一个可以诉说心事的人,凌霄把痛苦和眼泪憋在心里,变得越来越沉默。
他是敏感的,他是柔软的,但他唯有把自己武装成坚强的。
好在凌霄的伤口在陈婷离开后的十年,在李海潮无私的照顾下,在子秋、尖尖情同兄妹的相处中渐渐治愈。
但,原生家庭就是一道疤,一撕就血口崩裂。
陈婷再次回归,对凌霄各种要求与限制。即便凌霄的内心是抗拒母亲的,但他却无法拒绝。心怀对妹妹的歉疚,凌霄他把亏欠弥补在了陈婷身上。甚至为了照顾陈婷,不惜放弃计划好的大学。在陈婷面前,凌霄没有选择,唯有服从。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孩子天生的自恋,会让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导致的。好东西是他导致的,坏东西也是因为他导致的。"
好比凌霄,不断付出不断被索取,只因为他觉得,那是自己犯下的错。
不懂拒绝,不被疼惜,原生家庭中,最委屈的往往是那个懂事的孩子。越懂事,越没有人心疼,一生都只会为难自己。
贰
懂事的孩子,是最脆弱的孩子
一个人如果太懂事,往往会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因为他早早地学会顺应外部世界,学会妥协,从而构造出一个围绕着别人感觉而存在的虚假自体。
这样的孩子,犹如带上了一副假面具,时常活在恐惧与不安里。
想起《不完美的她》中那个懂事的莲生。当单亲妈妈穆静找到了男友,为了不让妈妈为难,为了不被抛弃,即便受尽妈妈男友的折磨,她始终都不敢吭一句。
小小年纪,生活在地狱里,"懂事"的莲生,让人看得心酸,看得压抑。在她的身上,你看不到一个孩子应该有的脾气。
所以,当她来到林绪之的家庭里时,她依然把自己紧紧包裹在"懂事"的外壳里。
当莲生偷听到一家人争执着要把她送回去,她痛苦得绝望发抖;可当周迅回到房间时,她马上扬起灿烂的笑容。
当小姨给莲生买了一条公主裙,她瞬间勾起被尚武折磨的痛苦回忆,莲生害怕地往后退缩,却又强作镇定说喜欢。
如果换做一个在正常家庭成长的孩子,那么此刻,她一定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孩子太懂事,往往活在卑微里,企图用自己的迎合讨得他人欢心,最后让自己的痛苦不断加深。
有人赞叹懂事的孩子坚强,但其实,把"懂事"作为生存法则的孩子,才是真正脆弱的孩子。当他们被伤害,却因为"懂事"的外壳,伪装自己。别人无法靠近去温暖,只有他们自己深夜舔着伤口疗伤。哪怕未来或许生活在一个温暖友爱的家庭,心里的那道门,也很难被打开。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懂事的孩子却只有"苦"吃。
我们常常忘了,但懂事的孩子,她其实只是一个孩子,她一样需要人疼,一样需要人爱。
叁
成年人的叛逆,往往是小时候太懂事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很多小时候太懂事的孩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懂事,好像被硬撑起来的框架,只要抽掉一根支柱,就会全然轰然倒塌。纵观生活中,那些成年人的叛逆,往往是小时候太懂事。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最好的例子,小时候太懂事,长大后却拼命用各种"不懂事"来弥补童年的伤,最终将原本美好的生活折腾得面目全非。
朋友从小就是乖乖女,众人口中"别人家孩子"。成绩好,听话、懂事,这些从小贴到大的标签,让她活在优秀里不能自拔。
为了成绩好,别的孩子上山抓鸟下河摸鱼的时候,她躲在家里看书写作业;
为了品行好,她拒绝所有邀请,从来不参与同龄人聚会K歌;
为了工作好,她大学的专业是父母挑的,工作单位是父母定的;
为了婚姻好,她明明不爱,却依着父母的心愿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
在别人眼里,她的生活顺风顺水,美满令人羡慕。可偶尔,我却会接到她无比低落的电话,说不尽的忧伤与失落。
我曾调侃她:"你这莫名的忧伤就是闲的dan疼!"
朋友在电话那头沉默许久说:"其实,我真的一点都不快乐。你们看起来我工作好,家庭好,什么都有,可是我觉得,一点都没有自己……"
这通电话之后,很久没有了朋友的消息。几年后,从其他朋友口中得知:她活成了"叛逆"的样子。
也不知什么契机泡了吧,认识了不同路的朋友,于是隔三差五就外出凑热闹,喝酒、K歌、聚会……她似乎不惜代价要找回童年丢失的快乐,亲情撕裂,婚姻亮灯,可她依旧在肆意挥霍享受着自己的快乐。
成年人的"叛逆"代价太大,可那些曾经不被满足的欲望,只会随着时间累积发酵,终于有一天撕开一道口中,喷涌而出,连自己都无法自控。
可是如果童年可以被看见,可以被在乎,哪个孩子不愿意在该笑的年纪笑,爱恣意的年纪恣意?何必在委屈中让自己变得懂事呢?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对孩子的训话:"为什么你就不能做个听话懂事的孩子?"
但我们却从来没有看到孩子对父母提要求:"为什么你不是懂事的爸爸和妈妈?"
肆
还记得《小王子》的那句经典台词吗?
"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只是他们自己忘记了。"
亲子之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人生旅途,童年很短,孩子未来要面临的现实之路却很残酷。
那么,就在短暂的童年里,多给孩子一些明媚吧,让他拥有一个可以自由放飞的童年。这些温暖的记忆,或许就是孩子未来面对困境时,带给她最坚定的信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