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玩手机”!几位妈妈不同的回答;竟然决定孩子不同的性格!
在现今这个自媒体花样繁多、智能设备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如蛛网般遍布世界的万物互联的时代,"人手一部手机"是这个时代独有的标志和特性。
手机--这款横空出世的电子神器,打破了昔日传统时代的诸多生活限制和技术堡垒,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同的方式,便捷了交流方式,便利了购物模式,降低了不必要的中间过程。
同时,小巧全能的手机,也不乏为人们提供了诸多可以在空闲时间,消遣休息的游戏。
这些游戏,画面绚丽多彩,或逼真、或可爱、或科技感知足,从游戏简单的画面就已经吸引了不少玩家。
除此之外,各款游戏都有各自的模式和特点,从中自有自己打造的一套可以"套牢"玩家的独门秘籍。
不难看出,手机游戏吸引的玩家不止休息时间用游戏放松的成年人们,还有很多对手机游戏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子们。
"妈妈,我要玩手机",几位妈妈不同的回答,决定孩子不同的性格。
小孩子们出于对这个万千世界处处的好奇,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大人们常常在玩弄手里的手机,他们当然也想去玩玩试试。
在手机中,小孩子面对好看的游戏、好看的视频动画片等,就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上手机。
但是,小孩子一旦陷入手机的魅力中, 那么"妈妈,我要玩手机。""爸爸,可不可以把你的手机给我玩玩?"这样的话语就会不间断的充斥在今后孩子和父母的生活中。
当孩子在向爸爸、妈妈询问是否可以玩玩手机的时候,父母的回答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就会至关重要。这时父母的回答方式标志着可以对孩子正确教育引导的程度。
以下三种回答分别对应着三个等级的教育程度。一流回答妈妈动脑,二流回答妈妈动嘴,三流回答妈妈最可怕,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1、"三流回答"妈妈最可怕,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我身边的亲戚中,有很多妈妈们。妈妈们的性格总体来说都是各不相同的,相对应的各自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相处模式也是大相径庭的。
但是,在回答孩子是否可以玩手机的问题时,有很大一部分妈妈的回答是出奇的统一。
她们的回答都是属于"暴躁严厉型",回答的话语有"走开,别想了。"
"成天就想着手机!手机!手机!作业写了吗!课文背会了吗!再让老师打电话告状我揍你!""再想着玩手机,就把你的手剁了。"
三流回答分析: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这些话语的尖锐和极具攻击型,这样暴力的话语,如果让孩子们经常接触,以至于到她们潜移默化到被迫接受。
那么,不幸的话可能造成两种不良后果。其一,孩子常常感受来自妈妈的暴躁和训斥,导致与妈妈的关系逐渐疏远,不敢亲近。
其二,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不自觉的效仿妈妈的作为,性格变得暴躁、易怒,行为充满暴力。
2、"二流回答"妈妈动嘴,话语最温和,但不奏效!
我的邻居是一家幸福温馨的三口之家。孩子今年三岁,两位爸爸妈妈性格都是温柔的类型。三岁的女儿活泼、可爱,深受家庭各位长辈的喜爱,爸爸妈妈也很宠爱她。
三岁的小女孩对大人经常摆弄的手机充满好奇,接触之后便不可自拔。经常向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撒娇,想玩手机,想看手机动画片。
而每次面对可爱的孩子,长辈们只能一次次的妥协,说"只能玩一会会儿喔,太久不可以喔。"结果并不能控制玩多长时间。
二流回答分析:面对孩子询问的回答,这类妈妈的回答虽然做到了温柔劝解和引导,但是在最后问题的解决结果和引导程度上,并不有效。
虽然表达了引导的方向--不要玩手机时间太久,但是结果却没有控制住玩手机时间。所以最终结果就是以失败告终。
宠爱的默许孩子的不正确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眼睛近视,性格孤僻,降低对课业学习的兴趣。
3、"一流回答"妈妈动脑,话语最有效!
在我接触的所有妈妈中,我认为针对孩子"妈妈我能玩会儿手机吗?"最成功的回答是:"宝贝,手机里没有什么好玩的,你来看看这个喜欢不喜欢?"
这位妈妈随后就会向孩子建议其它好玩的益智游戏或者户外活动,比如:去图书馆挑选图书,去动物园观看小动物们,或者去郊外踏青。
一流回答分析:这类回答,首先,明确的告知了孩子们,手机是不好玩的。
给予了孩子问题的明确答案;其次,这类妈妈为了向孩子证明手机不好玩这个结论,每次都积极的带领孩子去进行另一项有趣且益智活动。
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同时,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见多识广。
总结:
对于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育儿可谓是一家中最重要的事业。孩子的父母,包括长辈的爷爷奶奶们都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孩子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小天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报道的全部关于此次"妈妈,我要玩手机"!几位妈妈不同的回答;竟然决定孩子不同的性格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
孩子发烧不可怕_可怕的是家长这样做?娃真的有危险!
贵阳:37名家长逼迫7岁女孩转学,女孩母亲:不签字会被当异类!
"破窗效应"事什么,如何堵住这个"破窗"!让孩子突破"破窗"作为父母的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