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宝宝爬行?爬行就是孩子发育的重要阶段
爬行是一个重要的技能,但有的宝宝们会直接略过,还有的宝宝是不爱爬。小编整理了怎样培养宝宝爬行?爬行就是孩子发育的重要阶段
对此,家长们各执一词,有的说爬行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有的说爬行是孩子的本能,只要到了月龄,自然就会了,无需引导。
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科学积极的引导,不仅要有方法,更需要有爱地应对各种难题。
"我家娃不爱爬,我可怎么办?"、"我家娃就爱走",这些没办法的借口,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错过了爬行敏感期。
因此,碰到这类问题,父母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的运动技能是个系统连贯的发展过程,大脑发出的信号,让幼儿从抬头到翻身到独立坐到爬行,再到走,跳,跑……错过哪一个都是遗憾。
爬行就是孩子发育的重要阶段,即便有的孩子没有过多的爬行迹象,但坐着用小屁股挪动也是有的。
只是这个时候,往往伴随的是孩子喜欢青蛙坐,因为这样视线高,只要一爬行视线就会降低,用哭闹来抗议。还有的家长喜欢把孩子抱起来悠一下,这样视线变得更高,自然就更不愿意爬行了。
在小区里见过有老人沾沾自喜地夸耀:我家孩子8、9个月,还不会爬就会走了,多厉害。
其实爬行少不是好事,这会导致腿部力量不足,走得歪歪扭扭,易摔跤,就算先学会走路,到1岁左右状态也不会有太大长进,很快会被同龄的孩子赶超。
爬行是探索的开始,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更有主动性地了解事物;如果不去爬行,孩子会有适应能力差,运动技能减退的现象,影响交往。
如果已经错过了孩子的爬行敏感期,但3-4岁时还有次弥补机会,当孩子自己可以控制身体时,会强的喜欢钻洞、爬高,甚至像小婴儿一样爬楼梯,爬行追事物。
一方面是他们觉得更有安全感,一方面也是弥补爬行敏感期家长对爬行信号的忽略。
这是一种心理诉求,也是敏感期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建议家长干脆让孩子爬够了。
1、爬行不用教,自然就会
这个观点确实没错,但也要知道,爬行关联的还有后期的走、跳、跑。为什么有些成年人平地里会摔跤?走正步会顺拐?易在一些旋转游戏项目中失去控制?就是这个缘故。
据调查,85%以上感统失调的儿童,都是因为在某一个运动环节上出了错,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爬行。
长大了是会爬,可爬符不符合标准、规律才是关键。
2、不会爬是遗传
有些父母自己就不喜欢运动,担心受伤,所以对孩子也保护有佳,总担心抬头脖子疼,翻身压胳膊,爬行怕磕碰,走路怕摔跤……
而一系列的担心都推给了遗传,倒不如说是自己过于焦虑。
孩子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是新的体验,不要强加理念。
3、孩子不爱运动
孩子不爬,就会被贴上"不喜欢运动"的标签,其实不然,爬行只是运动能力的一种,不要以偏概全,借此机会抱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不会爬行了。
实际上,孩子爬行得不好,和家长的引导方式有关系。错误的训练方式会让孩子茫然,学不会爬行。
有的家长训练孩子爬行时基本靠吼:宝贝来呀,宝贝过来,结果孩子一动不动。
还有的最开始热情满满,拿着玩具逗引,只要孩子踉跄过来摔了一下,立马就像看笑话一样,停止逗引、哈哈大笑,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完全分散了。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状态不高时强迫爬行,让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粗暴的训练方式只会滋生恐惧。
还有的家长揠苗助长,只要孩子会爬一点,就开始大幅度地引导爬行,加大训练量,极力推孩子的小脚丫,让孩子双手支撑、膝盖撑地,结果孩子只会原地前后摇晃,很是难受。
更有的家长觉得只要有空间孩子就可以爬行,但如果场地不够宽广,杂物过多,孩子也不愿意爬行。
因此,准备环境一定要做好,插销等危险品要拿走。
爬行的趣味性一定要有,否则孩子一开始很配合,但由于无聊也不会坚持太久,不互动只训练是枯燥乏味的。
1、4个月前
可以为爬行做准备,主要锻炼颈部、手臂、腰部、腿部四个部位的力量。
宝宝2个月左右头可以抬到45度左右,满4个月抬到90度,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说明宝宝颈部力量不够,每天坚持用手按摩,练习俯卧抬头看玩具、黑白大卡、有自然声响的玩具等。
也可以进行被动训练,每天练习3-5次,每次30秒或者1分钟,坚持练习1-2周效果很不错。
另外,从2个月左右开始,每天起床时和宝宝练习拉手腕坐起运动,家长把大拇指给到孩子,其余四个手指反握住孩子的手腕,起保护作用,然后拉腕做起。
建议先练习握单手腕,等宝宝满4个月后练习握双手腕,每次4个八拍,可多次练习。
坐起过程中,宝宝颈部、手部和腰部同时也会用力,会让手臂力量有所增强。但要以安全为主,因此每次练习时间不要太长,15秒即可。
腰部力量主要指的是翻身,比如家长用自己的手臂护住孩子的身体一侧,然后另一只手扶住孩子的另一边肩膀,借助孩子自己的力量翻身。
也可以利用浴巾做卷春卷游戏,锻炼孩子的身体左右摇摆。
腿部力量就是被动体操,大树操或者踏脚操,也可以在孩子脚下放一个球,让他用脚蹬球,锻炼腿部力量。
注意不要放得太远,否则孩子容易受挫。
2、5-8个月
主要锻炼整个身体的协调性,此时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像小青蛙一样坐稳,然后用纱巾、玩具逗引,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控制欲望。
当然,并不是让孩子独坐太久,而是利用蛤蟆坐调整协调性,利用手臂、颈部、腿、腰的力量控制身体,达到运动效果。
这个阶段也可以让孩子感受被动前进,比如让孩子趴在垫子上,然后用膝盖顶住孩子的脚丫,让他有意愿够远处的玩具,产生爬行冲动。
3、9-12个月
如果前面的训练做到位,这时孩子基本都会爬行了,可以增加亲子爬行、隧道爬行、奔向爸爸或镜子的游戏。
大概操作是这样的:
爸爸在前方,妈妈和孩子一起爬行奔向爸爸,看谁爬得快。把家里不用的干净纸壳箱变成隧道,包住纸盒两边,在里面放上孩子喜欢的玩具,逗引爬行。把孩子放在镜子前,利用孩子的好奇,产生爬行冲动。到了12个月,可以拉着孩子的一只手行走,或进行障碍爬行的游戏,家长的身体就是障碍,枕头和毛毯也可以。
爬行的好处很多,家长不要忽略,有时真的不是孩子不喜欢爬,而是环境没到位,可别让孩子错过了爬行敏感期,这样就太可惜了。
猜你喜欢
率先养俩娃的80后生活压力大 率先养俩娃的生活要有规划要有存钱意识
宝宝爱哭爱闹不爱吃饭怎么办?宝宝爱哭爱闹不爱吃饭可能是婴儿积食
别再使用老观念来解决宝宝的发烧问题 应该接受正规的儿科医生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