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2岁男童迷上热水壶”:孩子恋物是病吗?TA可能更需要这些

发表于:2024-12-25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5日,作者|奇美邻居5岁的乐乐,时常看见他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猪佩奇,妈妈确无奈摇头,家里有很多玩具,单单就喜欢这个又破又旧玩了4年的玩具。任凭她如何哄劝利诱,孩子就是极力反对丢掉他的"好朋友",甚至睡觉

作者|奇美

邻居5岁的乐乐,时常看见他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猪佩奇,妈妈确无奈摇头,家里有很多玩具,单单就喜欢这个又破又旧玩了4年的玩具。

任凭她如何哄劝利诱,孩子就是极力反对丢掉他的"好朋友",甚至睡觉都还要拿进被窝。

曾看过一则"2岁男童迷上热水壶"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2岁的男孩一度迷上了热水壶,行走坐卧壶不离手,也不让别人碰,甚至睡觉时还要紧握水壶,醒来就喊"壶"。

时不时还要对壶说说"悄悄话",一旦被拿走,就哭闹不停,除非把壶还给他。

小男孩的奇怪行为让父母深深担忧,同时也让不少网友感到不安。因为网友发现,自家的孩子也有"形影不离"的东西,可能是毛绒玩具,可能是毛巾,也可能是妈妈的肚子。

让家长担心的是孩子此番操作,是不是病?

孩子恋物是病吗?

在孩子眼里,单恋的布娃娃、玩具等,它们不单单是物品,背后往往潜藏着孩子更多的心理需求。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如:为了满足口腔吸吮的需求,会吸吮奶嘴、手指;为满足触觉舒适的感觉,喜欢触摸柔软的毛绒玩具。

需要妈妈的陪伴,而妈妈不可能时刻在身边,孩子就会拿一些温暖舒适的物品替代妈妈,从中获得安慰。

这些被孩子视为"最好的朋友",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安全,是他们的"安全物"。能让孩子在不安时平静下来。

妈妈时而消失,孩子却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依恋物,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宝宝的安全感,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对这个物品的依恋。

胡萍在《善解童贞》中说:"依恋物对于孩子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拐杖。

当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感觉心力不济的时候,会依靠依恋物来帮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情绪,稳定自己的心境。"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与父母的分离。对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十分艰辛,而依恋物能帮助孩子渡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在孩子成长的一些重大时刻,如:断奶、进入幼儿园、分房等,依恋物能够减轻孩子内心的分离焦虑,给予精神安慰,帮助孩子更好的走向独立。

有恋物情节是很多孩子都会经历的一段路,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是孩子心理的一种需求寄托,也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心理需求变化。

强制性戒除依恋物不可取

综艺节目《育儿大作战》中,小男孩对枕头又抱又咬,情有独钟,爸爸看到此景,严厉训斥儿子放下枕头,儿子被爸爸的举动吓的手无足措。

妈妈心疼孩子,觉得抱个枕头又不妨碍生活,还能带给他安全感。可任凭妈妈怎么劝导,最终还是被爸爸生拉硬拽给拿走了,孩子大哭追着爸爸要枕头,顺势咬住了爸爸的衣角。

爸爸认为孩子的行为不妥,只想尽快制止,却末想过孩子内心的感受。殊不知,看似父母得逞了,实则孩子内心安全感的缺失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孩子自卑、孤僻。

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曾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一个小女孩子,从小就喜欢吸吮裹在拇指上的一块破羊毛布。妈妈在小女孩3岁时强行拿走了这块布,导致小女孩在睡觉前焦虑、不安,强迫性咬指甲,常常把手咬的鲜血淋漓。

父母强行制止相当于把孩子无形中推进了无底的黑洞,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某一个物品一旦达到爱不释手的地步,许多家长会担心孩子患有"恋物癖",都会焦虑、着急想要立即制止他,可往往事与愿违,亲子关系也可能因此疏远。

其实,如果孩子的情绪、行为等方面发展正常,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就是正常的。父母大可不必把孩子的恋物想成心理问题,更不必忧心忡忡去判定孩子心理不正常,甚至训斥孩子。

"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而"恋物"后的正确引导,才是父母必须时刻关注的。

正确看待孩子恋物

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所有恋物情绪都源于儿时的某些缺失,或者是生活环境,或者是亲情疏离,对于孩子来说,最多的则是缺少安全感和关爱。

《超级演说家》李程远演说的《陪伴》中提到:从小父母工作很忙,无人陪伴,哭闹过后的他和家里的毛绒狗熊成了"最好的玩伴"。

他给它起了个名字"毛毛",每晚睡觉必须用嘴蹭着它的耳朵才能入眠。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因不知道挂哪个科室而放弃治疗。

高中时,不太合群的他被班里一个出众的女生喜欢,变成了罪过,被一众人围殴,挂彩的他心里痛苦、委屈,但不忍心跟妈妈讲,也没脸跟朋友说。

心里的怒火无处发泄,压抑的快要发疯时,他想起了"毛毛",他把内心的害怕、委屈、难过一股脑全倒给了它,说到伤心处眼泪涮涮往下流,因有"毛毛"这个忠实的听众,心中的不快才得以释放,它即帮他消耗了负能量,又帮他守住了秘密。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是爸妈吵架,还是和女朋友分手,他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它。就是因为有了毛绒狗熊的存在,他才会遇事不慌,远离自闭。

看似没有生命的毛绒狗熊,却陪伴了他23载,哪怕是破旧不堪,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可见,依恋物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获得安全感和快乐,以此来弥补父母的不足;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控能力,从而具有更好的情绪适应能力。

通常大多数孩子只是在特定的时间需要依恋物,只要孩子对物品的依恋程度没有影响到生活,父母就不必太过担心。

当发现孩子独恋那一物时,父母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首先,父母要停止指责和管教,从内心接纳孩子恋物的行为,并接受依恋物。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父母要帮助孩子一起守护依恋物,让孩子有需要时能随手拿起,从而减少焦虑。

依恋物会成为妈妈爱的转移和替代,这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选择,会帮助孩子走过"母子分离"的那段焦虑期。

其次,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需要依恋物是孩子给父母的一个信号,提醒父母的陪伴不够。经常性的多抱抱孩子、亲亲他,抚摸孩子的头部、轻拍孩子的背部。由此给孩子传递一些信号:"我爱你""别怕,妈妈在呢?""你很安全"。让孩子真实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经常与孩子"亲密接触",能增加孩子的血液循环,使其身体充满活力,大脑兴奋和抑制协调,并能从接触中感到舒适和放松,从而减少、解除对某些可怕事物的紧张感。

最后,不妨带孩子多出去和小朋友玩耍,不仅可以扩大孩子的朋友圈,还能让孩子当下忘记依恋物。当孩子体会到与小朋友玩耍的乐趣后,就会心心恋恋的要找小伙伴玩,才有可能把注意力从依恋物转移到小朋友身上,逐渐减少对依恋物的依赖。

想让孩子戒掉依恋物,只有用爱来替换。多陪伴、关心、理解孩子,让孩子心里有爱,遇事不慌,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