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爸妈!你们想要的名校我读完了;现在我只想躺平啃老”!

发表于:2025-01-06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06日,前几天,我给我妈买了个新手机,结果我妈居然大为感动,念念叨叨夸个不停。这一夸,倒把我搞得毛骨悚然,我说:"老妈诶,我不是经常给你买东西么,你咋今天那么反常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究竟怎么一回事吧!

前几天,我给我妈买了个新手机,结果我妈居然大为感动,念念叨叨夸个不停。这一夸,倒把我搞得毛骨悚然,我说:"老妈诶,我不是经常给你买东西么,你咋今天那么反常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究竟怎么一回事吧!

我妈就给我讲了她最近的一个经历。

原来,不久前我妈逛街路过一个小摊,觉得大冷天的,摆摊的老太太实在不容易,就顺手买了几样小东西。谁知道付款的时候,摊主老太太坚决拒绝电子支付,一心想让我妈给她现金。

老太太说:"你用手机支付,钱就直接打进我儿子的账户里去了。他现在三十多岁,也不工作,整天在家混着,把我的养老金牢牢攥在手里。我为了攒点养老钱,出来摆个摊,可是不会弄手机,他就把收款码设成了他的……我一定要收现金,就是因为--我再也不想给我儿子继续打工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才觉得自己女儿是个天使。我妈最后总结说:"现在也不知是怎么了,到处都能听说年轻人啃老的故事……你小时候我一心想让你考第一名,等你长大了我才明白,孩子能够自力更生,不用爹妈操心,然后经常能给爹妈买点东西表表孝心,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一种名为"丧"的流行病,正在全世界年轻人里蔓延

要说我妈对现在年轻人的观察,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心理学家陆续发现--

从美国到日本再到欧洲,一种"流行病"正在全世界年轻人中快速蔓延:他们无所事事,对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就像一艘艘没有方向的小船,在大海里随波逐流。

简单来说,这些年轻人得了一种叫做"丧"的毛病,他们"丧"到什么程度呢?

在意大利,有报道称,大多数30岁的年轻人还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既不乐意结婚,也对全职工作没有兴趣。

在美国,一项针对18到24岁的年轻人的研究发现: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婚姻、家庭和孩子不是"成就",而是需要规避的"风险"。

来自日本的报道则称,有近百万年轻人成为了"啃老一族"。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啃老族"的产生,和国家的"经济形势"没有直接联系--啃老族增长最快速的时期里,上述国家给年轻人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

但是很多年轻人仍然提不起兴趣学习或者工作,他们宁愿躺在家里,依靠父母提供一日三餐。

最优秀的年轻人也不再为了成功"持续投入"

"丧"所带来后果还不仅仅是"啃老族"的增加。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事业上的成功,还是生活上的幸福,都需要终身学习和投入。

可是社会学家却发现,近年来,就连那些成绩最优异的年轻人们,都开始变得"生无可恋"、无所事事,不愿意为了获得"成功"而进行"持续地投入"。

临床心理学家玛德琳·莱文(Madelin Levine)在《特权的代价》一书中,描述了她进行心理咨询时所发现的问题--当代青少年常常感到内心空虚,其中一些人表现出了严重的自毁行为。比如,一个15岁的女孩,甚至把"空虚"两个字刻在了手臂上!

《纽约时报》教育专栏作家劳拉·帕帕诺欧(Laura Pappano)记述了一群成绩顶尖的"超人学生"。他们在中学如此出色,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却又变得如此令人失望。

比如,一个进入了麻省理工的孩子,把所有上大学的时间都花在了打水球、玩飞盘、上网和看电视上……却对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毫无兴趣。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丧"的背后是目标感的缺失

威廉·戴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教授,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在经过详尽的调查研究之后,戴蒙教授出版了《目标感》一书,在书中,戴蒙认为--

青少年"空虚病"的蔓延,根本原因在于"目标感"的缺失。

如今的父母,太过于追求对孩子学术成绩和课外活动的投入,反而忘了去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戴蒙教授是这样定义的:"人生目标"是终极关切,是"为什么"的最终答案。为什么你在做这件事情?为什么它跟你有关?为什么它很重要?

一个人可能想要一辆新车,一次旅行,一个好的成绩,拥有最新款的游戏机,或者拿到好大学的录取通知……但这些都是短期目标。

而"人生目标"本身就是终点,是驱动短期目标的终极关切。

比如,我想要取得好成绩,进入医学院,这样就能成为医生,为病人治病;

或者,我努力学习,想成为一名企业家,创立一个伟大的企业。

目标可以是复杂和野心勃勃的,比如:我想要帮助非洲国家找到阻止疟疾传播的方法;

也可以是普通和常见的,比如:我要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并照顾好我的孩子。

目标的本质是:(1)至少要经历足够长的时间,(2)要做出认真的承诺,(3)并在这个目标上有所进展。

目标能够规划整个人生,不只是带来意义,还能为之后的学习和成就带来鼓舞和动力。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如今的年轻人为什么会缺乏目标感?

有人说:如今的年轻人之所以缺乏目标感,是因为经济条件太好了,要什么有什么,所以缺少了奋斗的动力。

而戴蒙教授却发现,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都会培养出缺乏目标感的孩子。

究竟是什么杀死了年轻人的"目标感"呢?

戴蒙教授举了几个活生生的例子--

被困住的本杰明

12岁的本杰明,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做作业上,他说自己学习努力主要源于妈妈的压力。

本杰明喜欢音乐,梦想能成为一名歌手或舞者。但他妈妈却坚持认为他"应该选择喜欢数学或科学"。

本杰明一直觉得自己是被外力推着走,他顺从父母,并不开心。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被困在笼子里了。"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

总想逃离的杰西卡

27岁的杰西卡,曾经就读于知名学院,她获得奖学金,参加顶尖的研究项目,毕业时拿到了好几家著名公司的offer。

但是生活中,杰西卡却无法获得持久的快乐。她总是无法逃脱一种感觉:我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其他人--老师、父母、教练。我不想让他们失望。

毕业后的杰西卡决定哪家公司也不去,把时间用在旅行上。

为了"满足家人和老师的期待"而活着,这已经成为许多孩子努力学习的唯一原因。这样做尽管能让他们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因为缺乏真正的目标感和内驱力,他们会在未来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随便放弃已经取得的成就。

戴蒙教授遇到过不少人,他们人到中年,却因为"感到空虚和不真实,对生活倦怠、严重忧虑",纷纷从热门的法律、医药和商业领域退出……

其中有一位30多岁的心脏病专家,已经获得了美国"外科顶级专家"的声誉。可他依然憎恶自己的工作,甚至到了早上都无力起床的地步。

尽管他不停地说服自己要从"挽救生命"中找到满足感,但却始终无法摆脱从童年就开始的"一直努力只为取悦其他人"的感受。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如何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目标,让他们能够成为充满"内驱力"的人呢?

戴蒙教授在《目标感》一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被研究和实践反复论证过的有效方法。

认真倾听、寻找火花,点燃孩子的激情

戴蒙教授建议,父母在和孩子谈到未来计划时,千万不要成为"独白者",把大道理讲个不停,而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和"提问者",耐心倾听,并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孩子探索内心的热情所在。

有效的亲子对话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戴蒙提供了一个例子,是一位母亲如何与起初"极不耐烦"的女儿进行有效沟通的真实对话记录。

母亲: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女儿:说不上来,就那样吧。

母亲: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女儿:真没有。

母亲:听上去好像有点在浪费时间?

女儿:也还好,还是学了点东西。

母亲:你学的哪些东西在你看来是重要的?

女儿:生物很重要。

母亲:为什么?

女儿:我们上周看了一个关于动物和环境污染的电影。

母亲:动物和环境污染?

女儿:对,很多动物都因为环境污染而濒临死亡,还有一些人因此得病,但一些工厂仍然往水里排污。

母亲:哦,我了解了。你对此有很多思考吗?

女儿:嗯,算是有吧。

母亲:为什么这件事情在你看来很重要?

女儿:我从小就一直喜欢动物。我们养了宠物之后,我就开始关心小动物了。

母亲:当然,我知道。那有没有什么是你有兴趣了解更多的?

女儿:你是说动物吗?

母亲:嗯,比如说它们是如何受污染影响的,也许能在这方面做点什么。

女儿:我也想在这上面做点什么。

母亲:想做点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想法?

女儿:我听说在阿拉斯加有一个环境治理计划,救了那里所有的狼群,听上去很棒。

母亲: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女儿:我估计这需要学习很多科学知识。

母亲:你的数学和科学一直都不错。

女儿:还可以吧。我知道现在很多工作都需要数学和科学。

母亲:有一个专业叫作环境科学,你上大学的时候可以考虑学习这个。

女儿:我已经开始对做一些环境相关的事情感兴趣了。或许动物医学方面的工作也可以。

母亲:这些职业方向都不错。他们现在也需要优秀人才加入。

女儿:这也是我在选择大学的时候需要仔细了解的,看看这些领域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母亲:听上去你将来会跟动物做朋友了,不管从事哪个领域。

女儿:嗯,我想将来要么照顾生病的动物,要么预防他们生病。母亲:有道理,你或许可以申请一份暑期工作,先试试看做这类事情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女儿:好的,我会去问问科学课老师。

母亲:我也会帮你问问身边的人。

在这段对话中,母亲引发了孩子的兴趣,并且帮助她把兴趣和相关问题联系了起来。当父母激励孩子思考的时候,就帮他们觉察到了"人生目标的火花"。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

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子兴趣的火花

对父母来说,"发现孩子的热情"是一种挑战,而"愿意接受孩子的热情",也许是更大的挑战。

比如,你非常希望孩子成为医生、律师、科学家,他却偏偏只想当个水管工……怎么办?

戴蒙教授也曾看到过类似的问题:父母都是著名科学家,他们的女儿却决定要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

当父母的期待和孩子的爱好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戴蒙教授的建议是--除非孩子的目标具有破坏性,否则"支持孩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仅如此,父母还应该表达出对孩子的信心。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成功的概率,还能传递一种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

戴蒙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目标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积极的目标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对人生产生真正的掌控感和信心。所以父母根本没必要显露出如临大敌的样子。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

戴蒙教授在《目标感》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1岁女孩海瑟非常喜欢动物。有一天,她突然告诉父母:"因为肉制品都是来源于动物的,所以从此以后我只吃素食。"

海瑟的父母从内心深处并不支持她的决定,但他们还是鼓励女儿去图书馆了解素食主义者的饮食习惯,同时建议女儿制定饮食计划,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

海瑟慢慢把自己的兴趣拓展到了学业上,她研究了生物的营养吸收过程,展开科学研究项目,后来她在大学里选择了生物专业,并在环境医学领域走上了富有前途的职业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海瑟放下了素食主义的坚持,但对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可持续的食物生产,以及善待动物的热情,让她能够每天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感觉生活充满了意义。

海瑟的父母最初无法预知女儿的素食主义想法会将她带往何处,但他们看到了女儿对科学迸发出的兴趣的火花,这个火花引导海瑟积极地探索,迅速地汲取知识。

事实证明,素食主义并没有成为海瑟最终的人生目标,它只是海瑟爱上科研的一个引子,一个萌芽,这株小小的萌芽,最后长成了蓬勃的草原。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

父母应该分享自己从工作中获得的目标感

在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后,人们很自然地会去抱怨自己的工作。

但戴蒙教授说:"作为父母,你更应该积极地和孩子分享自己从工作中获得的目标感和意义。"经常和孩子谈论工作中的最高目标,对父母来说是有益健康的,对孩子来说是有指导意义的。

事实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或者能帮助他人,或者对社会有贡献,或者是展示自我和成长的方式,或者是能够赚钱养家……工作是获得自豪感和目标感的来源。

但如果父母经常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假象--工作仅仅是"令人不快又无法避免的一种负担",那你还怎么指望孩子会热爱自己未来的工作呢?

父母应该经常向孩子解释努力工作的重要性,这能让他们为父母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

哪怕父母从事的工作没什么"高大上"的意义,孩子也能意识到--支撑家庭、抚育孩子健康成长,对任何人来说,也可以是获得满足感的源泉。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

传授"实践"的智慧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目标感",更要告诉孩子在现实世界中达成目标的方法。

戴蒙教授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小在和父母的"餐桌对话"中,获得职业发展的实践知识的。

作家本·斯坦说他一生都感激父母:"我经常撰写关于经济和财政的专栏。我最初是怎么了解财经知识的呢?我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经济学家,他经常和大家在饭桌上讨论经济话题……"

鼓励"创业精神"

相比"学业成绩","创业精神"是高目标感的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更为明显的共同特征。

"创业精神"是一种生活态度。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勇于挑战和适度冒险,来帮助他们发展创业精神。甚至简简单单一句"你能做到"的鼓励,都能帮助孩子在挑战中成长,而不是回避挑战。

商业成功史中的很多企业家,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尝试提供割草服务,送报纸或者是售卖童军饼干。

教育学家发现,让孩子接受"创业教育",学习如何寻找商业机会,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开展促销,如何做预算,以及如何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能让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事实上,"创业教育"能够唤起孩子对学校课程(数学、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因为它能让孩子发现--知识在实践中是非常有用的;

"创业教育"还能让孩子在精神上变得强大--他们不再害怕被拒绝,变得能够从容应对风险、不确定性和压力。

图片来源:电影《百元之恋》

让孩子从责任中获得力量感

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一个基本的原则:你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父母在乎这些事情,而是因为你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结果。

比如,孩子帮忙在花园里播种,那么花开的时候,就要对孩子表示感谢,因为他做了贡献,花才能盛开。

向孩子传达力量感的另一个方式是,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你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

要给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安排职责,并且让他们看到不承担责任所发生的后果。比如,如果孩子的职责是给花浇水,就要让他知道,如果他忘记浇水,花就会死去。

猜你喜欢

武汉锦欣医院:建议男女孩22岁以上再考虑做试管

最近一14岁女孩追着打自己的姥姥;到底是谁的错?究竟怎么一回事呢?

降三高·护心脑·教你一个家用小妙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