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症孩子越来越多 孩子哪几种情绪要警惕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引起重视,有人说为什么生活变好了,但孩子却抑郁不开心了,很多父母难以理解孩子的心态,为什么抑郁症孩子越来越多?哪几种情绪要警惕?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为什么抑郁症孩子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难以简单回答的复杂问题。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创伤以及环境压力等,可能都与之相关。
抑郁状态是一种需要警惕的情绪问题;抑郁症是一种急需关注和治疗的疾病。
父母别再说"抑郁症是矫情,无病呻吟"。那些深陷抑郁的小孩,不是娇气,也不是脆弱,他们只是生病了。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多集中在13到16岁期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这样的变化多来自学校、家庭或是一些突变事件。
家庭是否和睦,父母是否会用语言伤害和否定孩子,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大多数时候,孩子告诉父母"我好像不太对劲""我很容易难过""我不想和人交流了",他们都觉得是矫情是逃避是懦弱。
"家长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小孩会得抑郁症,就是因为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点一点消耗掉,磨灭掉,每天每天被否定着。"
孩子活在"被压抑着""不能做自己""不能正常表露自己情感"的标签里,越晚发现越无法拯救。
父母的语言暴力也是诱导,如果小时候总是为了赢得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欢心,而被骂、被凶,被训斥、被责备的话。逐渐地,他就会失去对自己真实感受的信任,而是需要由别人的指点、别人的脸色来告诉他应该如何感受、应该如何行动。这样一来,引导他情感的指南针很快就会遭到破坏。
除了家庭,就是学校。
校园霸凌 ,容貌焦虑,学习压力,被同学孤立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抑郁症状。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家庭永远需要做孩子的后盾。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做"救人自助",指的是给与患者支持,让他有能力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进而行为得到改善。这个方法也叫做认知行为疗法。
在某种意义上,家庭所给予的最好帮助,或许仅仅是"陪伴者"的角色,不评价,不说教,只是倾听和支持。
抑郁症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他们抑郁的父母却不自知。
孩子哪几种情绪要警惕
1. 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孩子之前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非常积极,什么都愿意去努力和追求,可突然变得不自信起来,经常把"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比不上别人""这些事我肯定没法完成"时,家长别把这些话当成随便听听就完事了,应该有所警觉,孩子突然转变的情绪背后,肯定是心理受到了一些刺激和伤害,这样的悲观情绪,这样的自卑情绪,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前兆。
2. 表现莫名的烦躁
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可孩子却经常莫名烦躁。脸上看不到笑容,更多的是听孩子说"太烦了""我好难过"。这就是一种焦虑感作怪,孩子随时有一种压迫感,再美好的事都无法让他感到快乐,反而全都成为他的负面情绪。
3. 反应迟缓,容易忘事
原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并时常发呆上神, 上课听讲也经常分神。能感到他在听别人问题时,回答和交流的频率明显变得迟缓,困顿,记忆力还出现了下降,经常会丢三落四。
孩子有这种表现一定不是偶然,很大情况是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若不及时引导找出病症,这样的现象会更严重。
4. 封闭自我,不愿交流
抑郁症最明显的一个征兆,就是孩子变得自闭了,不爱说话,不爱交流。整日自己躲在角落,眼神里全是忧郁的眼神。他们封闭了自己,所有的情感都不曾表达出来,这样下去,真有自杀寻短见的倾向。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