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永远操心,永远担心,永远不放心
关注《学以致其道》,更多精彩等着您
卢梭曾说过一句话:"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从不教孩子独立的"宠爱",是最为残忍的。
你的溺爱,不仅搭上了孩子的人生,让他把天性里面的恶发挥到极致,还会搭上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多少父母对孩子这样"疼爱",却把孩子推向深渊。
01
做父母的永远操心,永远担心,永远不放心。
看到孩子做事拖拉、乱丢东西、房间乱七八糟,觉得孩子小做不来或者孩子自己做又慢又麻烦,就忍不住帮他收拾了,大事小事一步到位。
殊不知,爸妈的"忍不住",正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最大障碍。
一位教育学者在一所学校演讲时问:"如果你能帮孩子一辈子,那就别忍。问题是,你能吗?"家长们都沉默了。
孩子未来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父母如果把一切都安排好,反而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少年说》中,高一女孩鲁茸卓玛的话,让台下的亲人五味杂陈,泪流满面:
妈妈,以前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一直觉得生活是特别容易,特别幸福的。
直到有一天,我来到这个离家千里的学校,我才发现我什么都不会。
所谓成长,不正是从依赖走向独立吗?
如今的社会,在许多穷人家的父母,不让孩子吃苦,拼命将自己孩子养成了富家子弟时,富人却拼命想让孩子去吃苦。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从小就注重培养儿子吃苦的精神。
从小到大,董明珠没有用车接送过儿子一次,一直让他坐公交车自己回家。
有一天,董明珠等儿子回来吃饭,结果左等右等都不见儿子回家。
儿子到家后告诉董明珠,原来他是为了等1元钱没有空调的车,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
所以她的儿子从小坚强而自立,就连高考时也是一个人做准备,自己带上常用药以防意外。
长大后,儿子说:"妈妈能从零开始,我也可以。"
虽然母亲家财万贯,但儿子却是从月薪五六千块的实习律师做起,开着一辆十万左右的小车,住的房子也是租来的。
成长的路上,没有捷径。父母终将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没有受苦便得到的甜,总有一天要还回去。
所以真正爱孩子,绝不是把他放进蜜罐里,而是自己去体味苦尽甘来,去独自探寻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在面对风雨时,也能毫不畏惧,静待风平雨静,守得云开见月明。
02
高晓松曾在《奇葩说》中说道:父母也要学习独立,享受自己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学会放开,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独立第一步,让孩子自己选择。
我们总认为孩子太小,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肯定会犯错。殊不知,正是这些错误,让孩子成长,变得独立。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孩子有个坏习惯,自己的东西总是乱丢,为此爸爸妈妈进行过多次说教都不管用。
但是那天散落在地的玩具差点绊倒了妈妈,孩子惊惶极了,但是妈妈反而安慰他没事。
孩子突然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妈妈差点摔倒,于是低着头跟妈妈道歉:"妈妈,都怪我不好,害你差点跌倒了。"
自此之后,孩子从来没有乱丢过东西。
主持人吴淡如曾说过:"让孩子在错误中自我检讨,比自己口头说教的要强一百倍。孩子都有判断力,选择错不可怕,重要的是在错误中学会识别和自我纠正。"
一次次选择中,犯错、纠正错误,才能习得独立能力。
第二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孩子学本领时,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放弃,直接代劳帮他们解决。
比如,穿衣服,总是嫌弃孩子笨手笨脚,穿得太慢,家长往往会放弃:"算了,我帮你穿吧!下次再学!"
比如,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家长却嫌弃孩子拖拉,干脆自己收拾烂摊子。
很多次明明可以再坚持一下,让孩子养成自己做事的习惯,却放弃了。
孩子的独立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父母要忍住不插手。
当父母的要有一个觉悟: 哪怕孩子完成得没有很好,也要去做,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构成最后的完美。
第三步,鼓励孩子去挑战。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父母送我去车站,上车的时候,母亲要帮我把行李拿上车。
父亲却"冷冷"地对母亲说:"让他自己拿,以后的路都要他自己走,你还能帮他拿一辈子?"
那一刻,父亲的"狠心"让我很难受,后来才明白,因为当初"狠心"地放手,才有今天我的独立自主。
简单一句话,这背后藏着的是父母深深的爱:"有一天孩子不在我们身边了,我们也相信孩子能过得更好。"
作为父母,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都无法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场。
唯有把精神和处事能力教给他们,才是对他最好的爱。
温馨提示: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