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孙杨因“暴力抗检”被禁赛8年:小心这样的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

发表于:2024-12-26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6日,之前看到孙杨因"暴力抗检"被禁赛8年的新闻,就很想写写他和他的母亲。而之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发布孙杨案的仲裁书,孙杨母亲在仲裁书中被提及12次,委员会认为,孙杨母亲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最大的帮倒忙角色。(孙

之前看到孙杨因"暴力抗检"被禁赛8年的新闻,就很想写写他和他的母亲。

而之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发布孙杨案的仲裁书,孙杨母亲在仲裁书中被提及12次,委员会认为,孙杨母亲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最大的帮倒忙角色。(孙杨母亲在尿检官采集孙杨尿样的一事上,起到了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最终导致尿样采集无法正常完成)

我觉得这对于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来说,是好残忍的评价,可是也值得人深思和反省。

孙杨案发展到现在,舆论的风向从一开始的帮自己人,到现在开始更客观地看待国际泳坛的规则,孙杨认为这件事有幕后黑手――但事实上,如果运动员确实对检测人员的资质有疑问,目前国际公认的做法应当是运动员始终应该配合采样和检测,除非身体和卫生等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运动员有疑虑,可在配合取样的同时发表异议(当然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检测流程本身是否存在缺陷,也是有争议的)

现在,对孙杨8年禁赛的惩罚并不是因为孙杨有没有服用兴奋剂,而正是因为他破坏了运动员必须遵守的规矩。这让很多人回忆起孙杨那些"不守规矩"的历史,以及他的母亲对他每一次犯错的"护犊心切",包括这次也发朋友圈吐槽这个结果是孙杨领导的不给力。

孙杨绝对是个天才,但天才之外,被人称作"巨婴"、"熊孩子",和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我去看了这几天很多关于孙杨和他母亲的报道,我深深理解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心里的那种对孩子的疼爱和保护欲,但她那种已经"越界"的爱和强烈的控制欲,真的会让一个孩子失去自我判断和规则感:反正除了游泳,有人为我处理好生活的一切,反正每次闯祸都有妈妈冲在前面……

1

91年的孙杨快30岁了。

前不久去《吐槽大会》,孙杨不停地跑到场子中央,屡次打断其他嘉宾的发言,张绍刚开玩笑说孙杨不坐在位子上创了《吐槽大会》纪录,还吐槽他是第一个带着家长来参加节目的嘉宾。

而此前在另一个真人秀节目上,因为手受伤,他提出去包扎,教官说还有十分钟就结束,之后再处理。孙杨本来可以解释手伤对运动员的重要性,但啥都没说就气呼呼离开了。

之后,连长处罚孙杨的班长王威负重30斤匍匐前进,累得精疲力尽,黄子韬都快急哭了,提出替班长承担一部分,杨幂、佟丽娅也急得劝孙杨认错,班长就能免于受罚,但孙杨面无表情站着不动。

当时我看节目的时候,就感觉孙杨像极了我们上学时候那些没长大的叛逆男孩,以为自己是对的,旁观者却看清了他的幼稚和没有担当。

7年前,孙杨带着女友开着保时捷无证驾驶,后被发现,罚款2000元。

出事后,孙杨所在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对他进行了处分,停赛、停训并停止商业活动。还对媒体说,早就想处理孙杨了,理由是他长期擅自在外食宿,不报行踪,还私自去泰国旅游。

孙杨从6岁开始游泳,他的启蒙教练朱颖说,孙杨天资过人,但从小就很叛逆,但他胜在训练从不偷懒,而她的底线就是"不能训练不认真"。

孙杨长到1米7,朱颖还给他系裤腰带,"他不会系裤腰带,手特别笨。真的不夸张,裤带打结了,我还得咬,咬裤带。"

所以一直以来,旁人对这样的天才型运动员是"纵容"的,就像孙杨的粉丝亲切地叫他"大白杨",也是觉得他性格可爱耿直,"我们为什么要对一个天才有那么高要求呢?"

而比粉丝更懂得"保护"孙杨的,是孙杨的母亲。

2

孙杨的母亲杨明是排球运动员出身。媒体报道说从孙杨小学二年级开始,杨明每天为他炖汤,雷打不动,她曾在大雪天的高速公路上驱车38公里,就为给儿子送一碗汤。

16岁那年,孙杨参加市运动会。他比赛时不看裁判的牌子,而是看杨明在岸上挥舞的浮漂。每游完一千米,就由母亲挥动浮漂来提醒他,孙杨说那样我心里比较有底。

早几年,浙江省游泳中心一位领导不满孙杨父母都跟着他一起比赛,孙杨回答,"你不让我母亲去,我就不练了。"

其实看到这些描述的时候我还是很理解孙杨的母亲的,运动员真的太苦了,特别是小时候就开始刻苦训练,拼的就是比别人多付出一些,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苦,才能脱颖而出。

朱颖说,能训练出成绩的运动员,一定是父母和教练站在一条线上的,曾经一个亚运冠军,刚学的时候一个月还不肯下水,母亲冲进来就把女儿摁下水说,"我让你死在这里"。

而孙杨的家庭也是如此,没有哪个母亲不疼儿子的,但决定走运动员这条路,一定也伴随着更多的痛和牵扯,甚至父母可能还有很多的内疚(觉得没有给儿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是选择一条艰难的路)

杨明后来甚至越来越多代替孙杨教练的角色,还成为他的经纪人,甚至不允许孙杨有自己的社交账号,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孙杨。

巴西记者曾想采访孙杨,他母亲说:你们电视在巴西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旁边的中国记者把这句话写进稿件,杨明给其领导打电话要求处罚该记者。

孙杨曾经有一个空姐女友,因为妈妈看不上,而帮孙杨处理了很多本来应该是孙杨和女友两个人之间的"私事"。

3

如果说孙杨和他母亲的关系是被放大了的"控制"与"被控制"的亲子关系,其实在我们普通家庭的生活里面,这样的关系也比比皆是,有网友就说,看到孙杨母子,就想到那些因为孩子摔倒就骂地板不好的父母,怎么教得会孩子责任?

我觉得孙杨的母亲自是最了解孩子的,孙杨从小没少吃苦,在训练队这样封闭的环境里长大也不懂太多人情世故,没少承受来自比赛和媒体的压力,母亲巴不得替他挡下这些刀枪,这其实都能理解,但她的母亲一定没想过,等到孙杨的运动生涯结束,他要如何开始面对真实的社会生活,他会不会觉得自己在比赛之外很无能?她是否要护他一生?

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应当时常去反省,我们为孩子做的事,是因为它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好母亲,还是因为它可以使自己的孩子更强大?如果回答是第二个,那么就去做。

甚至还提出了几条判断标准,可以测出自己对孩子是否太过依赖:

你的孩子是否成功,能够直接定义你的价值

你的孩子是你人生的中心,是你的人生目标

你的重点是照顾孩子,而不是照顾自己

你的快乐或痛苦是由你的孩子决定的

你需要知道你孩子的一切想法和行为

如果你出现其中一个或多个症状,就有可能越界了。 母亲和孩子的分离过程很艰难,也很痛苦,但是每个母亲的必经之路。不过心理学家也给了我们安慰:当你对孩子放手时,你并没有失去他,反而会得到一个男人―― 一个懂得以别的男人做不到的方式关心她的人,这个人就是曾经无比依恋你的儿子,而现在,你尽可以相信他,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了。

Cindy最后说:放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随着孩子长大,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尤其是学龄前,我们当然要保护他们,保证他们的安全,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但同时规则的建立和一些独立活动也要开始了。"安全放手"的前提是,按照孩子的身体技能和认知水平分配给他任务,比如1岁的时候摔倒可以自己爬起来,2岁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吃饭,3岁的时候可以自己洗袜子帮妈妈倒垃圾……做不做得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建立孩子对生活的自信。如果我们一直为孩子做事,他们可能从来没了解自己的能力,甚至会形成一种关乎自我评价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父母,他自己无法处理烦心的事情,甚至无法完成智力活动。在之前的文章:据说有一种"毛毛虫"妈妈,专门催毁孩子的"内驱力"!里我就说过,我们要陪伴孩子,而不是替他做事。 最后我想说,放手不是情感上的分离。曾经有一个过来人跟我说,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叛逆,后来意识到是自己管得太多了,之后他逐渐放手,给孩子多一点的信任,现在,我们享受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亲密的关系。

孙杨和他的妈妈,都该成长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