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我看不见你,你就看不见我”,为什么全世界宝宝都喜欢躲猫猫

发表于:2025-01-11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1日,原标题:"我看不见你,你就看不见我",为什么全世界宝宝都喜欢躲猫猫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有位家长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萌化了大家的心,配文是:和孩子躲猫猫,大家说,这种情况我要不要拆穿

原标题:"我看不见你,你就看不见我",为什么全世界宝宝都喜欢躲猫猫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有位家长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萌化了大家的心,配文是:和孩子躲猫猫,大家说,这种情况我要不要拆穿他呢?你可知木桶的里的世界?而你的老母亲在木桶外略显慌张。

照片里的孩子,把自己装画笔的小木桶扣在了头上,小手还有模有样地扶着边缘,认为自己这波躲藏天衣无缝,样子可爱极了。

评论区里大家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啥孩子躲猫猫时都只是认真把自己的头藏起来呢?之后就啥也不管了,天真得可爱。

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自己却哭笑不得,也不知道应不应该"找到"他?

01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举动?客体永久性了解一下

122年前,有个叫皮亚杰的人,也发现了孩子存在这样的情况。但他和我们不一样,不仅仅是好奇,而是针对孩子进行了观察,最后得出了孩子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

0-2岁是感知运动认知,2-7岁是前运算认知阶段,具体运算是在7-11岁,11-16岁是形式运算。

孩子喜欢藏猫猫,就是0-2岁感知认知的表现,而他们只藏住头的行为,是由于客体永久性的影响。

比如我们给孩子准备一个苹果放在面前,再拿一块丝绸或布料挡住孩子的视线几秒钟,孩子再看见苹果时,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崭新的苹果,情绪也跟着兴奋起来。

简单来说,客体永久性就是孩子在某一个时间段,会认为只要是消失的物体再出现,就是崭新的。

当孩子发现经过反复藏找后,眼前的事物不会消失,他们才会明白,不仅是事物不会凭空消失,爸爸妈妈也不会。

婴儿期的孩子讨厌独处,不喜欢黑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知到客体永久性,担心事物或者家人会消失,眼睛看不到那就是没有了。

1岁是一个分水岭,这时的孩子可以分清,爸爸和妈妈是两个不一样的个体,但和自己是有联结的,而且还会观察家长的举动。

但此时他仍然觉得,只要是自己看不见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就也看不见自己,就是所谓的"我看不见你,你就看不见我啦~"所有才有了扣着木桶躲猫猫的照片。

等到3岁后,孩子才会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还要加入一些有趣的规则,而不是自己和别人的依附关系。

02为什么全世界的宝宝都那么喜欢躲猫猫?

是的,所有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段"躲猫猫"的经历,这是为什么呢?

英国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专家对英国上下超过300对父母进行了孩子最喜欢的游戏调查,结果发现:

有5种游戏呼声最高,分别是撕纸游戏、"不是帽子"游戏,"不是猫"游戏,毛巾塞进嘴巴和躲猫猫,而躲猫猫是最能逗笑婴儿的游戏,70%的婴儿会被逗得哈哈笑。

当然,孩子真正喜欢这个游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好玩,事实上这甚至有些无聊。最重要的是,家长在玩这个游戏时,给到孩子的情绪神态。

1、刺激孩子的多种感官,产生新型敏感性

家长在逗引孩子玩这个游戏时,会做很多种鬼脸,变换很多种神态,这些都是孩子没见过的,每次变化都是对孩子视觉上的刺激。

有时,家长还会调动自己身体的各项能力,并模仿各种声音,在听觉上丰富孩子的认知。

当家长看见孩子很兴奋时,就会改变手里的逗引工具,比如毛绒玩具、书籍、丝绸等轻触孩子的身体,增加触觉敏感度。

这样一个游戏下来,家长心态放松,孩子也会非常开心。

2、让孩子产生达到心理预期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每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孩子都会期待藏起来之后,再变出来的会是什么样。

孩子可能会觉得又是一个新的表情,或者有一个新的声音,甚至一个新的爸爸妈妈,家长一般也会轻而易举地满足孩子。

最重要的是,家长藏起来后,孩子期望再出现,结果真的如其所愿。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掌控了家长的状态,这会让他们很兴奋,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验证自己的想法。

随着孩子掌握了玩法,认知也更丰富,他们就会主动做那个藏起来的人,并且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被发现,这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信感,更好地感受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白规则,变得更有秩序。

事实上,躲猫猫的好处,也不仅是培养客体永久性,家长耐心陪玩是有收获的。

03躲猫猫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1、缓解分离焦虑

家长都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消失了,不知道什么时间再出现,于是哭闹、没有安全感。

但如果你经常抽时间带孩子玩藏猫猫,孩子就会明白,爸爸妈妈只是暂时不见了,下班后还是会和自己互动的。

再之后,孩子会慢慢知道,他身边的人和事物即便是消失也会再出现,从而在爸爸妈妈离开时保持情绪稳定。

2、让孩子感知情绪变化

通过游戏,家长会变换各种表情神态,孩子也会跟着模仿,对喜怒哀乐的情绪更有感触。

最神奇的是,4个月后,如果家长总是用一个表情面对孩子,他笑的时间也会减少,这就是静止脸实验。家长平时要多变换表情,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会很快乐的哦~

3、提升孩子的探索能力

孩子掌握了藏猫猫的规律后,会自然过渡到在玩具架上寻找玩具,在毯子下面找到书籍,并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知道门后、床下等地方都可以藏东西,间接地发展了空间感知。

04跟孩子玩藏猫猫,有什么注意事项?

1、分月龄,慢慢增加难度

  • 2-8个月:

孩子可以和家长对视,玩耍时家长可以用双手或毛巾挡住自己的脸,一边叫孩子的名字一边慢慢把毛巾或手挪开,孩子就会不自觉地笑。

当孩子逐渐适应,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把手或毛巾挡住孩子的小脸,让他感受到自己也可以藏。多练习几次,孩子就会主动弄走眼前的遮挡物。

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藏猫猫》的绘本,利用里面的小盖板,孩子就会找到答案,和绘本互动,感受藏找的乐趣。

  • 8-12个月: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行走的冲动了,家长就可以藏在家里安全、距离孩子不太远的地方,引导孩子扶着沙发边缘挪蹭或爬过来。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用语言引导:宝宝来找我呀~

等孩子熟练之后,家长就可以把孩子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保持在视线范围内,或者找家里的其他人和孩子藏在一起,再用语言引导:宝宝在哪里呀?

最好在同一房间进行,保证安全,如果家里空间小,可以无意识地把玩具藏起来让孩子找。

  • 12个月以后:

这个阶段互动会多一些,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配合孩子来玩,故意弄出声响让孩子发现,增加游戏的乐趣。可以在熟练掌握后,互换角色,变换多种玩法。

2、尊重孩子的童真

有的家长太注重规则,比如孩子还没等家长去找,自己就跑出来了,这时就会责怪地说:你怎么出来了?好好玩。

或者有的孩子只是希望自己被找到,故意兴奋地叫喊,家长就会说:你不能出声,这么玩不对了。

或者在孩子只藏头不藏尾时直接戳穿,这样都是破坏游戏乐趣的一种表现,尊重孩子的童真,更有利于他的发展。

家长不要用用自己的思维要求孩子,反倒会让孩子不喜欢这个游戏。

最后一定要注意的一点事!!!有的孩子很投入,会藏在家长找不到的地方,容易出现危险。因此,躲猫猫也要有度,必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在游戏中体会快乐。

责任编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