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父母:从心底承认孩子的平凡!“拔苗助长”的行为不可取
原标题:成熟的父母:从心底承认孩子的平凡!"拔苗助长"的行为不可取
从古至今,对于一个孩子好坏的评判,似乎都是相同的。虽然人类在不断进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以分数来评判孩子优劣的应试教育,却依然是当下孩子们应聘工作的唯一标尺,这也成为为什么现在孩子们压力越来越大的重要因素。
一个孩子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不过三年,为什么这样说呢?
现在生活条件慢慢都好了起来,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跑线上。
为了让孩子"跑"的更快,从三岁正式上幼儿园起,大多数孩子便在家长们的带领下,上学之余就开始穿梭在各大培训机构之间。
这样就一定有效吗?
就像班级里的第一名只有一个一样,即使每天付出精力财力这样奔波,最终可以成为"学霸"的孩子依然寥寥无几,但就算是"拔苗助长",大多数家长也不会轻言放弃。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台湾剧,印象非常深刻,剧的名字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剧中的主人公名叫阿衍,他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继续学习到深夜。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阿衍的妈妈为他报了各种强化培训班,因为补课成绩不理想,最后妈妈把瘦弱的阿衍,送到了一个以体罚手段的军事化管理培训机构。
在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阿衍的妈妈彻底爆发了,原本在班级里处于中上游的阿衍,这次竟考了倒数第一名。
妈妈甚至把生活中的所有不幸都归结于了孩子的成绩,认为都是因为孩子成绩差,报各种辅导班才导致家里的经济压力大,甚至把丈夫每天不回家的原因也归结到孩子头上。
那时起阿衍更加努力学习的同时,心理也扭曲了,这样的阿衍转变成了老师与家长朋友都喜欢的"学霸",好在后来妈妈终于想通并接受了阿衍的平凡。
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拔苗助长"的家长不在少数,而真正甘于接受孩子平凡事实的家长却又很少。其实像孩子一样,作为家长又何尝不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记得在一本哲学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成长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是发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第二次是发现父母是普通人;第三次是发现孩子是普通人。"
当然,上述的这些也并不是让家长把孩子放任自流,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成长的道路,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孩子习惯的养成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0-6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喝饱奶以后,独立入睡,这样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宝宝身体成长和睡眠质量也大大的解放了家长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个阶段是6个月后-3岁
这个阶段主要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首先是他吃东西的能力,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个吃饭桌,让她从小养成与大人一起进餐的习惯。
准备好孩子可以吃的东西,洗干净双手让他从头就练习自主用餐,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怕麻烦。因为这是宝宝锻炼动手能力的非常时期,等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可以选用扭扭勺给宝宝吃饭。
第三个阶段是3-6岁
幼儿园对孩子来说就像一个小社会,这个时期主要培养孩子独立和交际能力。培养好这两个能力后,还要让他养成一件事情做完后再做,另外一件事情的习惯。比如:孩子正在画画时,饭做好了,家长尽量不要去打扰,学会耐心的等待,如果逼不得已要打断他正在做的事情,也一定要用商量的口吻来说。
第四阶段是7-12岁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孩子不仅要适应上下课的不同,还要习惯作业量的加大。家长一定要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遇见问题积极的引导,除此之外,就是孩子的作业问题。如果上一个阶段已经养成了孩子自主做一件事情的习惯,那写作业就不是问题了,但如果没有养成好习惯,就必须从写作业这件事上给孩子纠正过来。
作为父母,成熟的标志便是从心底承认孩子的平凡,在陪伴孩子的道路上,家长更多的应该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虽然文化课依旧是将来就业的第一块敲门砖,但在步入社会以后,人格的健全才是对于人生最为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道路走得更长更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