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子狂追《熊出没》,妈妈惊奇:为什么孩子总是沉迷于熊出没
孩子一直喜欢看熊出没,在家里2个月的暑假期间,刷完了全集。
最近听到小伙伴们说熊出没出新电影了,吵着让我带他去看。
在电影院里,他很激动,也很认真的在看,连给他买的爆米花都不吃,看后一路上兴奋地和我交流个不停。
观察啊儿子的房间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有关熊出没的,说实话我越很喜欢熊出没,但是也没到他这种地步。
熊大熊二的贴纸贴满了柜子和书桌,文具盒是的,书包也是,还有几个本子也是,还有他的小电脑上也是下载了很多的电视剧。孩子还有一条有熊出没动画的裤子。我真是为他这种痴迷感到无奈。
但这也没影响他的学习成绩,这爱好也为孩子找到了很多同伴,他们可能都是熊出没的粉丝,成立了一个小帮会,每天在没事儿干时都会在一起讨论它们。
突然想到我的同事的孩子也很沉迷于这部动画,他建议我也去看看真的很不错。
但是,也不见孩子喜欢看其他的动画,我感到十分好奇。
于是回想起我看熊出没的时候,才明白可能是这些原因。
1.熊大熊二深深的亲情
熊大熊二虽然各有优点和缺点,它们有时会为了赶走光头强而发生争执,或者因为熊二拖了后腿时,训斥对方。
可他们在有好事时还是会互相分享,互相帮忙,所谓的亲兄弟。孩子看到时可能会想到这就是自己和哥哥姐姐的日常,他们也会这样子对待对方。
在找吃的时,熊大会经常帮熊二摘一些蜂蜜,或者给熊二烤土豆来吃,他们会在冬季一起存储食物,一起对抗光头强。
当熊二被光头强用子弹威胁时,拉起熊二就跑,当他被光头强抓住时,熊大还是毫不犹豫地去救他。
这就会让我们想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让哥哥姐姐多忍让弟弟妹妹,时时刻刻保护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子自己的家庭也会团结。
2.熊大熊二保护森林的责任
熊大熊二每天都会和想要砍树破坏森林的光头强争斗,对他砍树的行为极其反感,他们每次在睡觉时都会被吵醒,他们还是立马就冲了出去找光头强。因为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更是他们的责任。
孩子在看时可能会十分欣赏熊大熊二的担当责任,也想像他们一样是个英雄,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这样子就很有责任感,很自豪。觉得熊大熊二就是老师们口中所说的好孩子,自己也想成为这样的好孩子。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们时,就要告诉孩子自己的责任,问问孩子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然后教育孩子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也可以以别人为榜样,问他想不想成为这样子的人,孩子们就会去学习模仿。
3.熊大熊二机智聪明的形象
熊二性格易冲动遇事不会思考,在和光头强争斗中,总是打头阵。而熊大则是机智多谋,总能想到好的点子来惩罚光头强,每次他的方法总能把光头强整得很惨,孩子们在看时总会很开心,就想这个坏蛋终于被勇敢的熊大熊二制服了。
孩子们看时可能会对熊大产生一种羡慕和佩服,他们其实也想成为这样子的人,在相互分享时往往都会说,熊大真厉害,真聪明啊,他是怎么想到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要多多训练孩子聪明的头脑,比如,当他因为喝酸奶,轻轻握住奶盒,酸奶就会流出来弄脏衣服时,告诉他,我们可以不用吸管,上面有小口可以直接喝。
用生活中的小事来锻炼孩子,告诉孩子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习别人,这样你也会聪明的。
4.熊大熊二保护其他小动物的举动
熊大熊二在平时也经常会看到,光头强欺负其他动物。比如,光头强抢松鼠的松果吃,破坏田鼠的家,欺负毛毛。
有时他们会找熊大熊二告状,熊大熊二都会很生气,去找光头强算账,告诉他不能欺负别人。而且光头强也会帮助其他小动物,帮助兔妈妈修房子,帮助松鼠摘松果。
在孩子们看到这些时孩子们都会很喜欢他们,觉得他们既伟大又热心,他们就是爸妈眼中的好孩子。也很像爸爸妈妈对待自己一样,保护自己,当自己被别人欺负时,爸爸妈妈的样子。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告诉孩子,不能欺负别人。当别人别欺负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别人,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在学校帮助同学,在社会上帮助老年人,在家里要帮助父母做一些事。
5.熊大熊二和人类和睦相处的方式
熊大熊二虽然和光头强是敌人,憎恨光头强破坏自己的家园,但他们也在光头强有困难时帮助光头强。当他们去城里时和城里的小女孩玩得很开心,没有丝毫坏心思。只有当人类抓他们时,他们也只有逃跑,不会去破坏人类的房子,不伤害人类。
孩子在看时,可能会想到自己的狗狗们相处的日常,为什么自己总是打狗狗,捉小鸟,打完后自己也生气。会想到自己也应该和动物和睦相处,这样子它们也不会伤害我们。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要给孩子牢记人类要和动物们和睦相处,因为他们也是有生命的。你如果不打狗狗,多照顾它,和它玩,狗狗也可能会帮你做事。
它会给你捡回你掉在楼下的玩具,会在早晨叫你起床,会给你叼来拖鞋,这样子妈妈也就轻松很多了。
看了之后才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看的动画,他们沉迷于动画,并不是孩子走入歧途了,他们喜欢也有他们的道理。但是,我也在想我的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也会喜欢,我的孩子想看的动画我也会看,这样子,才能深入的走进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