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隐秘的角落》:“她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害了多少人
"小女孩"――听到这个词汇,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都是那些美好的画面:扎着双马尾,穿着连衣裙,在阳光下拉着小伙伴的手在花园里嬉戏?很多时候,孩子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天使一般的存在,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发生的这个故事,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惊叹,这个女孩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以下是事件公布者发布的关于这个事件的简介:
在小区楼顶,一有责任感的业主拍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蓝衣女孩带着两位幼女在楼顶玩极其危险的游戏。
视频记录了这个蓝衣女自己躲在安全的角落紧握栏杆,却以类似"松手,放一下"的指令,指挥着两名幼女在死亡的边缘做极其危险的尝试!确实,她没有去推她们,她只是在等待着她们自己失足坠落!
当男业主阻止这种危险尝试,并质问蓝衣女孩后,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这名蓝衣女孩竟然试图从成年男业主的手中去抢夺手机,妄图删除视频!
这视频看完真的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这可不是什么极限挑战,这蓝衣女绝对不是无心的,从撒谎否认自己是这个小区居民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她思想的成熟,从要求删除视频及抢夺手机可以看出她很清楚男业主拍摄的她行为的性质!
发出了是希望更多人意识到,不仅仅是成年人会推人下山,小孩子中也会出现你不愿意看到的影子!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部分视频截图:
这两张图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蓝色衣服的女孩自己在安全地带紧紧抓住栏杆,指示两个小孩站在没有任何防护的地段玩耍。(从对面的楼层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所处的这栋楼也并不低,所以一旦坠楼,就不可能有生还的机会!)
拍摄者觉得太危险了,叫小孩上来,两个小朋友立马就上来了,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一脸茫然,完全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危险。后面拍摄者问及住址,两个小孩也毫无防备的讲了出来,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个小孩特别单纯。
这张图片是室内角度拍摄的,我一个二十多岁的人都看得双腿直颤,毛骨悚然。这万一掉下去,可怎么办啊!
这个蓝衣服的女孩也上来了,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拍摄者说这样很危险,她反倒很随意地说了句 "很安全啊!"
最可怕的地方来了!拍摄者说要报警,这个蓝衣服的女孩立马开始抢夺手机,要求拍摄者删掉视频。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女孩知道自己这种行为的后果,但她还是这么做了!蓝衣女孩行为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不清楚,也不知道。
但是,更加引人深思的是以下这张图片:
(这张图片疑似该蓝衣小孩家长在业主群里的道歉信息)
从这段文字我们还能看得出来这位蓝衣女孩的家长还是比较有礼貌的,事后有在群里道歉,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中间,一位疑似邻居身份的人却说了一句:"孩子无危险意识,孩子没有错" 对,作为邻居,持有包容之心我能理解,但是,我想试问一下这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邻居,如果带去楼顶的是你家孩子,你还会心安理得地这么冷静地说出孩子没错吗?要知道,对孩子这种原则性错误的纵容,就是为社会种下了恶毒的种子,同样也是罪犯!宽容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底线的宽容!
紧接着,当我看到孩子家长说出这句话时,我就坐不住了!什么叫做"已经多次教育过孩子,但孩子处于叛逆期,不能过多言语刺激"?那意思是前面的道歉就只是图个原谅吗,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来,孩子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已经多次教育"说明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果真的发生坠楼事件,结果该由谁负责?现在哪个小孩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又能负得起这个责?
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成大人的,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这点我们都清楚。但是,这也绝对不能成为我们惰于学习育儿知识的借口。就像想要升职加薪就得努力工作,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一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就得勤加学习育儿知识。既然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那么就应该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一句"孩子叛逆期没办法"就结束了,这种行为的结果最后还是害了孩子。
那么,对于这种处于叛逆期的小孩,应该怎么管教呢?以下几点建议分享出来,大家共勉:
尽可能避免打骂等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棍棒底下出孝子。" 这都21世纪了,很多人还是抱有这样的想法。但要知道的是:父母长期打骂孩子,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自卑和懦弱,也会与父母逐渐疏远,不愿与父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也会逐渐养成说谎的习惯,以避免被殴打。因此,要尽可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寻求温和有效的处理方式。
进行有效沟通,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
家长要时常跟孩子说说心里话,同时也不能只顾自嗨式地讲大道理,因为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通常是不屑于去听那些大道理的。因此,不仅要说,更要注意倾听,去听听他们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或者对于某些事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只有真正地了解他们了,才能对症下药,给出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和孩子做朋友,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
很多父母觉得爱孩子就是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然而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讲,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这个时候你就要去从他的衣着、社交圈等方面,去了解他的性格变化以及兴趣爱好,并且去尊重并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当然,如果他的爱好或兴趣确实有原则上的错误,也要用平和的方式耐心地沟通。
多充电,努力学习心理学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何况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孩子的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可能是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了,喜欢早出晚归了,早恋了等等。但要清楚的是,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科学的依据,这些依据去哪里找?当然是学习啊。参加讲座、浏览育儿博客、阅读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最后,"她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害了多少人?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这个问题。在父母眼里,每个孩子就像是上帝送给他们的最美丽最宝贵的钻石,但想要这颗钻石折射出最璀璨的光芒,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悉心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