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静悄悄,肯定在作妖:如何面对调皮的孩子
近日,孩子捣乱的老话题又重登热搜榜,视频中孩子将几瓶纯牛奶倒在床上,老母亲手掌轻轻按压床垫,溢出浓浓的牛奶,不仅感叹:能睡上这正宗的牛奶床,真是奢侈。孩子静悄悄,肯定在作妖。
家有萌娃的都会感同身受,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家的作妖事件。
@雾光_:刚把牛奶给我倒了一沙发 然后又给我尿了一泡 气的我手都举起来了 就抱住了我 说出了仅仅学会的两个字 抱抱 我服软了 一岁三个月啊 我能怎么办。
@木子家-女装:我儿子一岁四个月第一次把我的气垫全部抓出来,涂的到处都是,第二次把他爸的面霜新的一盒全部清空,涂在地上和他自己脸上,第三次,把整瓶老干妈倒在桌子上,手抓着玩,下一次不知道遭殃的是啥[允悲]
其实,孩子静悄悄的作妖,不能完全怪孩子。作妖背后是有原因的。
"静悄悄"源自好奇心的驱使
自从嘟嘟学会走路后,家里作妖场景随处可见。
有一次,自己玩马桶里的水,踮着小脚,小手够着底部的余水,欢快的拍打着水花,溅到满脸都是水,还时不时将手放到嘴里舔一口。我惊呆了,压住怒火问他:"嘟嘟,在干嘛呀?"
他猛一回头,对着我哈哈大笑,越发开心,小手拍打更快。
面对他真是哭笑不得,扬起的手又收了回来,不忍心破坏他此刻的心情。
还一次,他爸爸为了防止他捣乱,特意将水杯放在角落里,不料被他发现,捡了垃圾桶里的槟榔渣丢在水杯里。
他爸端起那杯水,抿着嘴忍不住笑了出来。
俗话说:一岁半翻坛倒灌。孩子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眼前的一切都是新奇有趣的,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他是通过探索来提升认知。
捣蛋作妖的行为背后都是因为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就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孩子静悄悄,正是在升级打怪,不断突破自我,锻炼思维能力。
"作妖"可能是这两个原因
1.精力旺盛
撒贝宁在《放学别走》节目里说:我想想我的父母简直是英雄,能把我拉扯这么大。
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他多次手摔断了、腿摔断了,身上的动脉割破了,血直往外喷。然后被汽车撞晕了,还有摸高压电电晕过去了。
都说调皮的孩子聪明,虽然童年撒贝宁调皮让父母操碎了心,但成年后的他表现优异。
大学期间搞戏剧社,拍电视剧,参加中央电视台主持大赛,大四保送研究生,主持《今日说法》走入了观众的视野,简直就是开挂的人生。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孩子的抗疲劳能力堪称铁人三项选手。孩子们更多动用有氧新陈代谢,因而在高强度运动中比较不容易感到疲劳。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能更快从身体疲劳中恢复,甚至可以恢复得比受过训练的成年耐力运动员快。
由于孩子的精力旺盛,他们想着法子折腾,精力没消耗完是不会停止的。于是上演了一幕幕的作妖和捣蛋计划。
2.模仿学习
朋友的女儿甜甜3岁,学妈妈煮饭。打开电饭锅,把米缸的米放在内胆里,满地的米比锅里还多,接着把水倒在未放内胆的那层,万幸的是没有插电源。
先放米,再放水的过程是没错的,但甜甜不知道水是放在内胆里,以为只要放在锅里就对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乎想象,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认为自己很强大,无所不能,爸爸妈妈能做的事情自己都能做。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审视他人所接受的强化,把他人的示范作为媒介的模仿活动.
模仿是人的天性,是儿童成长和社会化的基本方式。
孩子有时候的捣蛋都是在学习成年人做事,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就是如此。
父母如何处理?
找到了作妖背后的真相,不妨试试这样做。
1.理解并接纳
《银河补习班》影片中,邓超饰演的马皓文,面对被学校劝退的儿子马飞,用独特的教育方式把儿子培养成了航天员。
教务主任在全校通报马飞被开除后,爸爸冲进办公室生气的说:"马飞没问题,马飞完全没问题。"
马皓文是在接纳自己的孩子,即使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孩子,而在他的心里,孩子就是最好的。
心理决定行为,孩子所谓的不好行为只是显现的,隐现在于内心。因为马飞在学校不被重视,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里,才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面对孩子捣乱,也应该选择接纳,理解孩子的行为。
2.多接触大自然
在家"作妖"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精力旺盛,不知精力往何处用而造成的。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他们就无暇捣蛋作妖了。并且接触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壮,而且精神也会旺盛起来。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家里安排孩子们养花种草,每天给它们浇水,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对孩子也是一种责任感的培养。
正向引导孩子们,他们就不至于出现乱作妖了。
3.情感引导
面对孩子作妖场景,父母都会忍不住想对孩子动手发飙,完了之又后悔不该,内心无比纠结。
然而,治标不治本,孩子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捣乱。不妨平复心情,和谐共处。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金伯利・布雷恩就在书中写道:
虽然是也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但我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需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坚信父母无需依靠强制或贿赂来获得子女的合作,因为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根本保证是深厚的亲子关系――这正是情感引导的核心。
家有调皮的孩子不是坏事,父母接纳孩子的顽皮,耐心的情感引导,孩子的动手能力、智力、认知都在全面提升。
不是听话的孩子才叫乖孩子;
不是成绩好的孩子才叫好学生;
不是省心的孩子才叫优秀。
孩子的调皮捣蛋、作妖行为都是聪明的表现,父母不指责,让孩子自由探索,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