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陪孩子玩比较好 正确陪伴孩子玩方法2022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那么怎么陪伴孩子比较好呢,陪伴孩子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小编就来说说吧。
陪伴孩子误区
误区1:陪伴不是过度保护和限制宝宝
父母过度保护、限制婴幼儿运动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呢?鲍老师曾经遇到有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来看病,妈妈说孩子现在走不稳,怀疑是不是患了脑瘫?这个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是健康的,足月出生,分娩的过程也很正常,新生儿期没有任何疾病,孩子的身高体重也是正常的,因此不会有脑损伤的可能性。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没有任何脑瘫的迹象。
之后反复询问才知道,家里有5个人带孩子,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一个保姆,平时生怕孩子摔了、磕了、碰了,所以抱得很多,让他活动得很少。通过综合分析,发现这个孩子运动发育落后是由于保护过度、不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机会引起的。建议家长让宝宝要在有适当保护的情况下,多练习走、跑,多活动,他的运动能力就会正常起来。
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家长到孩子4~5个月不敢让孩子坐起,怕损坏腰部。孩子8~9个月不让站,怕引起腿的弯曲,以上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缺乏婴儿运动发育的知识,用错误的做法阻碍了孩子正常的运动发育,这种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会导致宝宝运动发育延迟。
误区2:陪伴不是静坐,要享受孩子的依恋
对孩子来说,依恋是开始对经常照管他的人产生一种依赖,也就是说对谁最亲。一般来说,孩子到8-9个月时,对妈妈最依恋,如果妈妈要离开,他就会哭闹,喜欢妈妈抱,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开始形成依恋了,这种依恋到13个月左右到达最高峰。一般来说,依恋有3种类型。
安全型宝宝:妈妈在旁边,宝宝自己可以玩一会儿,能自己爬去找玩具,过程中不断和妈妈交流,蒋妈妈作为安全基地。
回避型(冷漠型)宝宝:宝宝很少关心妈妈离开,多数时间自己玩儿,妈妈回来时自动回避和妈妈交往,妈妈抱他时会挣脱或身体移开。
矛盾型宝宝:对妈妈的态度很矛盾,妈妈离开十分警惕,妈妈离开后很痛苦,但回来又表现出矛盾情绪,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上面的后两种属于不安全依恋类型,好的陪伴孩子模式是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研究者总结了不同依恋类型婴儿的母亲特点,安全型依恋婴儿的母亲是负责任的、敏感的、充满爱心的。
1、对宝宝发出的各种信号、需要非常敏感,并给予迅速的反应。
2、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宝宝,而非以自己的个性、情绪要求宝宝,或把自己的行为习惯强加给他/她。
3、富有充满感情的、积极的情绪表达,与宝宝的接触总是充满爱抚。
4、积极鼓励宝宝探索周围环境和事物,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保护。
5、喜欢与宝宝进行密切身体接触,如搂、抱、亲吻,并从中感到快乐和喜悦。
希望宝宝的爸爸妈妈们,按照科学育儿方法,做安全型依恋婴儿的父母。依恋安全感的建立对婴儿以后人格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型依恋的宝宝社会交往倾向和能力好,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和灵活性,并且认知、智慧和创造性可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可能使自身成为进取和聪颖的人。
营养小贴士
生命早期(3岁之前)是突触增殖、神经通路连接等大脑发育与感知力发展的黄金期。0-3岁期间,大脑以每秒100万根的速度新增神经连接,如果脑部营养素在黄金期没有得到补充,对宝宝大脑造成的影响将无法弥补。
美国首个脑神经学和营养学跨界机构公布最新发现:脑部重要营养素RRR在母乳中占比超过了70%。RRR在视皮层(视觉)、海马体(记忆/学习)和额叶区(逻辑/分析)大脑三大关键区高度富集。RRR可以有效进入宝宝关键脑区,并帮助皮层神经元突触数量显著增加81%,增强神经连接,强大感知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