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那些不懂方言的孩子,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山东话教学:
用普通话读"1893"
用山东话读"一把旧伞"
提到方言,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亲切有趣。但对于许多孩子正咿呀学语的新手爸妈,却对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不久之前,有位焦虑的妈妈网友@天已薇凉 在微博爆料:
我和我老公都在建德工作,房子也买在建德。今天公公婆婆说,等宝宝三岁的时候回江山待一年,把江山话学会了,以后有好处,而我觉得没有必要学,走过路过的来帮忙评评理诶!
以下截图是我两的全部对话。另外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公公婆婆本来就是在建德帮我们带孩子的;而且男孩说话普遍晚,三虚岁才会说爸爸,妈妈,姐姐这种。外婆这种非叠词的都不会说,正是学说话的年纪。这个时候他们要把他从我身边带走,到时候普通话肯定是不会说了。根深蒂固的就是江山话,说点什么我都听不懂。
上幼儿园,人家小孩子说的都是普通话,我儿子说江山话,和同学都没法交流,到时候对孩子的身心都会有影响吧,可能他会自卑,所以我不乐意啊。要是普通话学会了,学几句江山话,或者能听懂江山话,这我都没意见的。学习语言肯定也要有主次之分,不能本末倒置。
现如今很多家庭都是隔代育儿,孩子跟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算下来比爸妈都多,而老一辈往往都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日常基本都是方言交流,从小在这种语境下熏陶的娃,会不会从说话起一开口就是土味儿十足,甚至连普通话都学不好了,以后被幼儿园小朋友看不起,可怎么办?
先别焦虑,我身边还真有特例。
一位祖籍武汉的朋友三年前与家人定居美国,儿子上个月刚满一岁,他却与老婆商量做了一个另类的决定:孩子会说话后,先教他武汉话,后教普通话和英文。
我第一反应也有些蒙圈:都已经定居美国了,难道不是先教英语或者普通话?
朋友给出的理由,让人简直无法反驳,或许可以打消各位爸妈的一些担忧:
孩子如果小时候不学会武汉话,长大就更难学会了,因为只有家里才是最适合学方言的天然环境;
方言是乡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作为一个家庭特别是移居国外的中国家庭来说,需要传承下去,而且也有助于培养他"接地气"式的沟通能力;
普通话或英语,一旦孩子脱离家庭语境之后,都可以很快学会,比如在幼儿园里或者是通过与周围人的交流,所以并不着急学,以后接受这两种语言熏陶的机会会有很多。
除了那位朋友给出的几条理由,方言本身的魅力也往往被我们忽视――很多时候,方言不仅是幽默的代名词,还等同于一项技能。
记得几年前火遍全网的那位公交车大妈么?3分钟的方言rap玩转各种押韵:双押、句末双押、连字押、夹韵押……试想,如果换成普通话,这段rap该有多索然无味!
方言魅力虽大,在年轻人群体中开始流失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如今很多95后00后不了解甚至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
某品牌输入法曾在湖南师范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方言测试,测试的是湖南长沙话,旨在让大家注重对方言的保护,让世界留下多彩的乡音。
结果,有将近九成的同学不及格。很多人在测试现场要电话求助父母,才能顺利答完题目。
对此有网友评论说:"普通话可以学会,方言一忘就是一辈子。"还有网友表示:"在普及全民普通话、人人说好普通话的前提下,方言也不能丢。"
2016年末,广东某一级幼儿园曾在线上向师生及家长发出《推广普通话倡议书》,建议"尽量带动家人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主动推广普通话,并尽量坚持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普通话。"
倡议一出,引发了轩然大波,最终也因为反对声音过于强烈,而不得不终止。让我们来听听本地人的呼声――
"必须保护粤语,目的只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让各种语言能共存,而不是谁取缔谁。"
"我觉得到时候粤语快忘记的时候,又会有人推崇要说粤语。为什么不能说粤语?这是在从小就扼杀了我们的独特性,非得要我们中国的学生变成加工厂流水线出来的产品。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我们的选择。"
"说粤语不文明了吗?为什么回到家不能讲家乡话本地话?"
"家庭成员之间唔用自己母语用乜野语言?"
主流大众声音都希望保护方言,它也值得被留下。而方言是否能够代代流传下去,归根结底不还在于家庭教育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曾就家庭方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做过一项研究。他们收集了688名儿童为样本,年龄范围从2岁到6岁,其中有78%的儿童暴露在方言环境下,22%的样本处于纯普通话语境中。
研究发现,家庭方言环境并未增加语言障碍的比例,且家庭方言环境下成长的儿童语言能力与普通话环境下成长的儿童语言能力处于同等水平。
国内追踪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发现,出生便暴露在"双言"(方言和普通话)环境下的儿童3岁前(家庭环境方言居多)为"普通话沉默期",3岁以后普通话暴露增多(同伴、幼儿园等公共环境),语言模式逐渐由方言转化成普通话,之后普通话明显进步并成为强势语言。因此家庭方言环境对其语言能力影响甚微。
国外研究发现,暴露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儿童语言能力与单语儿童一致甚至更好,且在其他领域表现更好,包括认知和推理、数学任务、注意力等。
双语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互相促进,先前习得的语言知识有利于后期语言的学习,接到语言刺激时,两套语言知识体系同时启动共同完成交流任务;大脑依赖执行功能处理不同语言引起的冲突并维持平衡,不断地刺激反复锻炼大脑的相关区域,从而提高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所以,方言才不是阻碍普通话学习的洪水猛兽,真正可怕的是没有人和孩子交流。
除此之外,方言还是归属感的重要载体。正如前文提到的那位朋友的孩子,在美国长大,如果丝毫不接触武汉话,当他回到家乡时,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会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在大城市漂泊的异乡的你我,一定会懂。
但如果他会说武汉话,哪怕没有回到故土,在街上遇到会说武汉话的人都会觉得亲切。这就是乡音带给我们的乡情与归属感。
每种方言,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很多话用方言表达出来,就会被赋予独特的韵味。如果不学习方言,等于失去了这种语言所对应的一个文化世界,与那些同时说方言和普通话的孩子相比,等于直接丧失了一部分文化和视野,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缺憾呢?
讲到这里,我们迎来了一个终极问题:先教普通话还是先教方言?又或者是,同时教?
对于这个疑问,我们专门采访了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某资深主编,这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主要还是看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程度。
目前我们暂时采用国内比较通行的"七大方言"说。大致说来,汉语方言中差异较大、情况较复杂的地区多集中在长江以南各省,特别是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皖南地区)、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汉语方言的一致性比南方要大得多。
总的格局是:北方各方言一致性大、差异性小;南方各方言差异性大,一致性小。就七大方言比较来说,闽、粤两大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最大,客家、赣、湘等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要小一些。
因此,北方方言区的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再学普通话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南方方言区,比如粤语、闽南语等方言区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再学普通话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学习的先后顺序,专家表示还是看方言与普通话的关联程度。北方方言区的人可以随时教孩子方言。但南方很难说,教得过早,影响孩子的普通话;教得过晚,孩子学习起来会很有难度。
如果相差不大,学习的先后顺序顺其自然就行,同时教也是没问题的。所以,北方方言区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方言与普通话学习的先后顺序。而且,当孩子的"社交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注意到在家与对外语言使用上的区别――在家他们可以说方言,到幼儿园或者学校会自动"切换"到普通话。
事实上,"普通话和方言"与"中文英文"的双语,在语言学习方面的道理都是类似的,有些方言甚至比外语还难学。因此家长可以灵活地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也不必担忧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让孩子混淆。
方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家乡的味道,是对家乡情感的载体。我们提倡教给孩子适量的方言,而什么时候教,怎么教,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的接受能力。
不管先教后教,让孩子接受这份来自故乡的礼物,我们的文化才能得以代代传承下去。
1. 林媛媛,章依文,刘雪曼,Lee Wendy. 家庭方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行为和脑科学学院美国培声听力语言中心.2020.
2. Kay-Raining Bird E,Genesee F,Verhoeven L.Bilingualism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orders:A narrative review [J].J Commum Disord,2016,63:1-14.
3. Uljarevic M,Katsos N,Hudry K,et al.Practitioner review:multilingualism an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 an over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clinical implications[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16,57(11):1205-1217.
4. Kapa LL,Colombo J.Attentional control in early and later bilingual children[J].Cognitive Dev,2013,28(3):233-246.
5. Barac R,Bialystok E.Bilingual effects on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development:role of language,cultural background,and education[J].Child Dev,2012,83(2):413-422.
6. 尹静,宋茂蕾.家庭双言环境下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35(3):47-54+123.
7.Marian V,Shook A.The cognitive benefits of being bilingual[J].Cerebrum:the Dana forum on brain science,2012,2012:13.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