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明明是为他好,总是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不识好歹的孩子还有救吗?

发表于:2024-12-28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8日,周末和朋友相约去河边遛娃,孩子们自打疫情期就很少凑一堆玩,这次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小朋友们很快就嬉笑玩闹起来。可是,没多久,其中一个小朋友就跑到一边去生气了,他蹲在地上,用手使劲抠地上的泥土,不抬头也不

周末和朋友相约去河边遛娃,孩子们自打疫情期就很少凑一堆玩,这次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小朋友们很快就嬉笑玩闹起来。

可是,没多久,其中一个小朋友就跑到一边去生气了,他蹲在地上,用手使劲抠地上的泥土,不抬头也不说话。我问孩子们是不是发生矛盾了,那个孩子的妈妈说:"不关其他孩子的事,是他爸爸惹了他,他爸爸告诉他无论你玩得多高兴,天黑前必须回家。"由于妈妈的话里明显带着责备爸爸的语气,爸爸在旁边解释:"我说的没错啊?天黑了河边看不见,万一摔了怎么办?"小男孩听见我们的谈话抬头怒气冲冲地冲着爸爸喊:"每次出来玩你都这样,凭什么每次都是由你决定什么时候回家?"爸爸也很生气:"天黑了看不清路你万一摔了,膝盖摔破了疼的人是你,我这么做是为你好!"

回家的路上, 孩子爸爸觉得河边小路不平坦,伸手去牵孩子,结果孩子远远地躲开了。孩子爸爸小声嘀咕:"好心当成驴肝肺。"

孩子妈妈接话:"你啥时候能学会尊重孩子,他就不会把你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了。"

这个小摩擦其实源头很简单:孩子爸爸秉着"为你好"的出发点,用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孩子,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安排",没有得到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

孩子爸爸认为我做这些安排都是为你好,你却不认可我的好心,爸爸也很有挫败感。当亲子关系呈现的是一种"我要求你"、"我安排你"的状态时,其实这种沟通就是无效的。

央视有一部超火的纪录片《零零后》,是关于一群千禧年后出生的孩子,他们在10年前被父母送进了同一所幼儿园,央视跟拍了他们10年,记录了这些孩子从幼儿期过渡到青春期的整个变化。

第一集《时光若倒流》里女孩萌萌和同学约好出去玩,都准备出发了,爸爸突然发现萌萌头天晚上在姥姥家写的作业本忘带回来了,于是爸爸决定以取消郊游作为惩罚,让萌萌好好长长记性。萌萌立刻哭得梨花带雨,大声对爸爸说:"我不同意!为什么每次都是你说了算?"

妈妈心疼女儿,想让爸爸松口,眼看妻子责备自己,女儿哭闹不止,爸爸也懊恼:我这么做明明是为她好,她怎么就不明白我的用意?

这场摩擦中,爸爸和萌萌都两败俱伤,萌萌认为自己被剥夺了学生的权力,根本没有得到尊重,而爸爸认为我如此为你好,你却不知好歹。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啥到了这些爸爸的身上,他们的安排,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孩子甚至因此抗拒爸爸这个人。

父母努力地为孩子安排、筹划,有付出当然也希望得到孩子的认可,可是他们的问题却是想要在每次和孩子"过招"时成为赢家或者掌控者。

这种心态就是P・E・T父母效能课程中的第一法:孩子输,父母赢。既然是第一法,那势必有第二法、第三法。第二法与第一法刚好相反,核心理念是:孩子赢,父母输。

看到没,无论第一法还是第二法,都必须委屈一方,来顺从另一方。也就是说这样的亲子关系好像一场比赛,总有赢家和输家。可这绝不是我们喜欢的亲子关系,也不是孩子喜欢的亲子氛围。而第三法,恰恰就是用有效沟通的方式达到"共赢"的目的。

P・E・T父母效能训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被称为"沟通之父"的托马斯.戈登于1962年创立的,核心理念就是让父母做真实的自己,既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又不完全牺牲自己的立场,我们需要以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沟通、协调,尝试着去寻找一个能满足我们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畅销书《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理念就来源于P・E・T。

养娃这事,不是什么竞赛,不用那么在乎输赢,很多父母表示在P・E・T第三法的引领下,每次和孩子意见相左时,就会努力去找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实施后效果非常明显。比如天晚了孩子却不想回家,在了解P・E・T前,我们就会强制要求,必须回去。可是这之后,就可以在告诉孩子天晚了的前提下和孩子协商回家的具体时间。由于是经过沟通确认的回家时间,孩子在其中参与了意见,他首先感觉自己被尊重,其次他参与意见达成的共识,他就会自觉自愿地遵守。

再比如,孩子写作业不小心把水洒本子上了,之前我们会按捺不住批评他,现在就会改变思路,事情已经发生了,对于这件事孩子能提出什么挽救措施,可以尽量让孩子多提想法,多开动脑筋,家长可引导他来判断这个方案是否可行。任何时候都以"沟通"为核心,也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亲子关系建立于"尊重"的基础上,对事的态度就会发生彻底转变。作为父母,我要"为你好",但是如何"为你好"我们可以聊一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