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孩子于无形,这八类语言暴力,可能每天都在你家上演!
原标题:伤害孩子于无形,这八类语言暴力,可能每天都在你家上演!
在"小区游乐场,大型育儿错误示范集散地"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到了"语言暴力"这个点,今天想展开来再谈谈。
语言暴力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说说我周末中午带孩子在小区游乐场呆了一个小时的真实所闻吧!
场景一:临近饭点,奶奶要带孙女回家,孙女还想玩滑滑梯,奶奶妥协"好,再玩最后一次我们就回家。",孙女玩罢一次却还想玩,奶奶不高兴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再不听话,奶奶不爱你了!"孙女爆哭....
场景二:游乐场有个小小的水坑,水很浑,一位小男孩好奇的伸手抓水,抓完又把手放到了嘴里。一旁的妈妈顿时脸色变了,"xx,不准吃手!脏死了!不准吃!""还吃!信不信我打你!"
场景三:一位小男孩想荡秋千,但是秋千上已经有其他小朋友了。奶奶让他在一旁等,小男孩嘟嘟囔囔碎碎念"怎么还没好啊,怎么还没好啊..."。奶奶没生好气的"xxx,你烦不烦啊,你再闹以后不带你出来玩了!"....
说真的,听到这些长辈们刀似的语言,我真是又惊又怒。惊的是,这样伤人的话语,他们脱口而出丝毫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对。怒的是,这些"语言暴力"指向的是我们的孩子。
什么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一般是指使用嘲笑、侮辱、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不道德的口头或书面词汇,甚至使用造谣中伤诽谤诋毁流言蜚语人身攻击等手段,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受痛苦或伤害的语言现象。
家庭里的语言暴力的伤害,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很多家长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如此的伤害中长大,又无意识地把这种伤害传递到孩子身上。
语言暴力的伤害
语言暴力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里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以下几项研究,可能会让你对语言暴力的伤害有新的认知。
早在2000年,美国波士顿的麦克莱恩医院曾经做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发现在15名童年受到语言暴力但无身体暴力的成人脑中,左脑发育不良甚至停滞小脑蚓部有血流量增加现象。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左脑发育与人的记忆能力有关,小脑蚓部跟情绪、注意力和边缘系统的调节有关。这些被试不同程度存在焦虑、记忆力障碍,注意力缺失等症状。熊本大学教授友田明美说,"从小被施以语言暴力而遭受精神压力的人,严重的话脑部将停止发育"。
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做过一项实验:
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长辈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如今,动手打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但是用语言施暴却一直存在,因为这种伤害肉眼看不到,但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言语的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左右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便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Teicher教授说:口头虐待可能比其他形式的虐待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因为它往往更连续。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
其实,我自己也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我现在已经当妈了,三十多岁了。但还是能很清晰的记得,上学时,爸爸是怎么教育我的,每当我考试成绩欠佳,爸爸经常板着脸说,今天考不好的孩子不配和我说话。那种被抛弃感,不被认同感至今让我感到不寒而栗,至今都觉得和父亲无法亲近。
家庭常见八类语言暴力
家庭中常见的八类有毒的语言:
01 贬损孩子的外貌,让孩子自卑
"你太丑了!""你太胖了!""你太矮了!""你太瘦了!""你的鼻子太塌了!"
贬损孩子的外貌,只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对外表的不自信。这些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情绪问题,比如进食障碍。
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学会自爱,不论外表怎么样。
02 随意质疑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不敢做自己
"你怎么这么奇怪?""你怎么这样说话?""你怎么这样嚼东西?"
父母会相信孩子所说的,讽刺的语言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有问题。这让孩子很难在其他人面前做自己,即使成年以后。他们可能会深陷这些父母"不经意"中所说的有毒言论。
害怕被人注意到,被人嘲笑。
03 父母"可笑又自私"的愿望
"我真希望我没有生下你!""我当初就应该把你打(堕胎)掉!""我真后悔生了你!""我真希望你是其他某某某!"
家长永远也不要对孩子说类似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这世上,觉得自己就不应该活着。
这种话对孩子伤害极大。它直接否定了个体的存在,会导致孩子自残或者早起抑郁。
相反,家长应该让孩子感觉到爱和被珍视。
04 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累赘
"我养你花了好多钱!""养你很费劲,养你让我精疲力尽!""你就是个四脚吞金兽!"
家长对孩子说这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他们会无意识地藏匿自己的需求、感受和问题,避免激怒父母。
关于这一点,非盈利性组织儿童健康组织Nemours报告称,关爱和物质的缺乏,是导致一些孩子偷盗和暴力行为的原因。
05 不健康的比较
"你怎么不像隔壁xxxx?""xx阿姨家的xxx如何如何如何?""你看看xxx,再看看你!"
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除此之外,这种无意义的比较,如果是和兄弟姐妹的比较只会让他们关系变差,互相嫉恨互相怨恨。
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各自自由地发展。
06 攻击性的言论
"你太笨了!""你太蠢了!""你不行!"
这类极端评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自信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相信自己,这很重要。
07 抛弃威胁
"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你再不听话,我就走了!""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
这种言论会让孩子产生被抛弃感,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认为自己亲爱的家人真的会因为自己而离开。
这种言论也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容易造成孩子"讨好型性格"。
这种想法可能会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他们会因为害怕对方离开而无法真正信任任何一段感情。
08 说话不算数,失去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这次考好了,我给你买xxx!""如果你做到了,我就带你去xxx!",但是之后即使孩子达到了,父母却不兑现诺言。
当父母说话不算数时,会破坏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感觉到背叛、空洞的承诺教会孩子不去信任他人。
家庭的语言暴力可以说是低龄儿童接触最早的语言暴力行为。那些出自家长对子女的暴力语言,为低龄儿童提供了错误的示范。低龄儿童思维两个基本特征,受习惯支配和易受按时性。在暴力型家庭语言环境中的儿童会不知不觉习得来自家庭中父母负面的思维定势。
总而言之,语言不会带来身体的伤害,但对心理和情感健康非常有害。每个人的童年都至关重要,我们的性格、行为和信仰都会在童年形成。父母以何种方式养育孩子,会为孩子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奠定基础。
所以,恳请家长们,爱孩子,从拒绝语言暴力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