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饭,最忌讳家长做这个“亲密”动作,小心宝宝感染致癌菌
过年吃团圆饭是我们中国人过年的习俗。
平时不经常相聚的家人都会围到一起,长辈给晚辈夹菜,大家有说有笑。
但就是夹菜这个动作,我建议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这样做。
互相夹菜,通过筷子,很可能会给孩子传染:
幽门螺杆菌
我国有近8亿人被感染,儿童感染率高达29%。
幽门螺杆菌属于一类致癌原,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的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 具体会怎样?
在说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唯一能够在胃酸条件下生存的细菌,生存力非常强大,它可以寄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释放各种毒素。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常会引起慢性胃炎,这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最常见的危害。
其次可能使患者出现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冠心病等疾病。
儿童感染后出现重症的几率较低,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症状,如腹胀、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等。
但儿童感染后的特点与成人不同,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儿童感染 幽门螺杆菌后的特点
1.孩子感染后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如出现腹胀、腹痛、反酸、恶心、呕吐等,通常不需要治疗。
一般来说,平时只要多注意饮食,定期带孩子体检,有症状及时就医即可。
2.感染后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儿童感染后,在他生长发育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也就是身体自发清除这些细菌,清除率大约10%。
3.可降低宝宝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有研究提示,儿童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有可能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如过敏性哮喘等。
4.感染后用药风险高: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服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对孩子的肝肾损伤较大,且可选药物少,用药依从性差,易继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5.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感染率较高:如感染后得重症(比如消化道溃疡),经药物根治过的孩子,其再次感染率较高。
家长如何确定 宝宝有没有被感染?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染人群,再加上其传播途径防不胜防,可能已经有家长担忧,自家孩子偶尔腹泻、腹痛等,是不是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婴幼儿消化道正处于发育中,吃的不合适,受到病毒感染等,都容易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
因此出现这些症状也不能代表是感染了,只有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才建议带他去检查:
常规的检查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
最常用的有尿素呼气试验(UBT,如C-13呼气)、粪便Hp抗原检测(HpSA,SAT)、血清学检查等。
尤其是C-13呼气检查,灵敏度高,无创伤,快捷方便,2~3岁的儿童就能完成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 哪些情况需要用药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症状严重的话就需要药物治疗了。
1.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需要根治
一线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具体用药方案,遵医嘱即可。
不过家长要注意,这些治疗药物都属于抗生素,在治疗中,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否则可能会治疗失败。
2.还有这几种情况,也可以考虑用药根治
不过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具体需听从医生的建议。
幽门螺杆菌重在预防
再好的治疗也不及提前预防,想要避免孩子被感染,家长最好要做到这几点:
1.蔬菜、水果一定要洗干净,肉类做熟了再给孩子吃:
新鲜的肉类上细菌较多,其中可能就有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不耐高温,把肉类用80~100℃的沸水煮5~10分钟,就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2.不给孩子咀嚼饭菜、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喂他吃饭:
上面已经说过,幽门螺杆菌主要会通过口―口传播,很显然嚼饭菜特别容易传染。
还有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喂饭,筷子上也会沾上细菌,有可能传染给孩子。
如果是过年期间,家长最好在吃饭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一份他自己的饭菜,跟大人实行分餐制。
同时告诉其他人,最近正在锻炼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帮他夹菜。
3.自己不口对口亲孩子,也不要让别人这样做:口对口亲吻孩子,会传染很多细菌,除了幽门螺杆菌,还有EB病毒、梅毒等。
如果亲戚或朋友这样亲宝宝,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一定要果断拒绝,不要不好意思。也可以委婉说"宝宝最近正在生病,可能会传染,不要亲他"。
4.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重在预防,并且它不像轮状病毒、手足口病等有疫苗预防。
幽门螺杆菌没有预防的疫苗,最主要的是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