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不看路!”孩子摔倒,为什么爸妈第一反应是责备?
原标题:"让你不看路!"孩子摔倒,为什么爸妈第一反应是责备?
文丨福林妈咪
站在窗边往下望,街上是空无一人的社区,还有零星路人的街道,我想起之前走在路上,总担心孩子撞倒人撞倒电动车,总是一遍一遍叮嘱孩子看路,小心,慢点,不由的笑起来,这下在行人走在路上相当宽敞了。
相信每个爸妈都是这样,看到孩子在前面跑,显得横冲直撞的样子,很难不担心。而孩子还真可能怕什么来什么,不注意脚下"啪"地摔倒。
但是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宝妈们有没有想过,看见孩子摔倒,为啥我们第一反应是生气,责怪的话也是脱口而出,但此时孩子受伤,作为父母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安慰吗?
我以前也是一样,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不小心碰刚端上来的不锈钢锅被烫了一下,吓得我立刻吵孩子:"怎么回事,不是告诉过你这个烫吗?"
不过看到孩子委屈又不敢说的小眼神,立马就心软了,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控,孩子受伤已经很疼了,我应该控制情绪安慰孩子的。不过知道是一回事,改掉可不简单,孩子摔倒、烫伤、磕着碰着,看见的第一反应还是生气,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吗,为啥首先涌上来的是愤怒的情绪呢?
遇到问题首先愤怒,这确实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对人的情绪做解释。愤怒和心疼,作为人的情绪种类是一样的,不过愤怒有一个特征,就是"跑的快",在一件复杂事情面前,如果人同时感到了尴尬和愤怒、庆幸和愤怒、心疼和愤怒,那么愤怒体现的往往更明显,随后才是另外的情绪。"愤怒"跑的快,动静大,所以宝妈们在看到孩子磕着碰着的时候头脑就会被愤怒把持,对孩子生气责怪。
其实,看见孩子摔倒后,作为妈妈,心里的情绪是复杂的,有担心,有责怪,有心疼,先骂孩子并不能说明爸爸妈妈不爱孩子,而且这份指责,说白了也是基于对孩子的爱护,责怪孩子没有照顾好自己,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说的也正是如此吧。
不过爸妈在这些情况下的反应,却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或许长大后孩子能明白父母是出于心疼和爱护,但是在当时,这样责骂的选择还是会让孩子低落难过,尤其是责骂孩子之后并没有再过来安慰孩子的父母。
我以前刷到过不少这样的帖子,将自己小时候每次受伤后都不敢跟爸妈说,因为每次自己摔倒碰到,父母就会骂他,甚至还会再打他。
对孩子来说,如果父母每次都责骂批评,那他之后遇到相似的场景,在跌倒的那一刻、摔碎碗的一刻想到的不是我会疼,而是我闯祸了。
孩子有个很典型的心理叫做 "归罪心理",他会把爸爸妈妈不开心的事情归罪到自己身上,加重负罪感愧疚感,即使和自己无关的事情都会如此,更别说确实是自己不小心才惹出的"祸"。
这样的心理,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会让孩子本能的掩盖。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孩子如果受了伤,甚至是遭到别人的欺负和侵害,他也会下意识选择隐藏。
其次,会让孩子不敢找父母依靠和安慰。父母本来是孩子受伤时最需要的人,是孩子的依靠,但来自依赖之人的责骂,则会吓到孩子,并且阻断孩子求助撒娇的道路,让孩子在被摔倒、烫到等意外吓到后,承受来自父母责怪的惊吓。
所以说,如果责骂孩子是第一时间的本能,那么学会克制这种本能,正是父母需要面对的课题。
这确实有些困难。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理性发育的很晚,而感性则历史悠久。如果没有愤怒、恐惧这样的情绪,人类也无法再进化过程中争夺资源、规避风险,成功获得繁衍。
不过教育正是这样一个过程,紧靠本能和情绪育儿,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不断通过理性调整自己的行为, 给孩子做出更好的反馈。
在看到孩子受伤的第一时间,父母的行为语言正是孩子制造的意外事件的反馈。
那孩子不小心受了点小伤,爸妈应该怎么办呢?当我们因为孩子打碎一个碗而骂他,他会觉得自己还没有一个碗重要;
当我们因为孩子摔了一跤而骂她,他会觉得自己太笨的不被爸爸妈妈喜欢;
当我们看见别人家小孩儿受伤关心的前去安慰,他会觉得爸妈更喜欢别的孩子;
甚至孩子会钻牛角尖,爸爸妈妈生气时因为我吓到他们了,而我疼却不是他们最关心的……
一、如果责备的话已经说出口,安慰的动作一定要跟上
及时的安慰,能缓解孩子陡然被呵斥后憋回去的委屈和恐惧,如果忍不住在第一时间责骂了孩子,那么一定要过去安慰孩子,告诉他你是因为担心他才会害怕,因为心疼他才会生气,问问孩子疼不疼,然后带孩子去查看伤口进行处理。
二、互相监督提醒
如果宝爸宝妈都在,可以提前说好,遇到这种情况请对方监督提醒。一般来说,会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做事比较冲动的父母容易责骂孩子,如果另一半比较理性比较平和,可以做这个提醒的人,及时拦住。只要有人提醒,理智就会回来,就可以更平静的去安慰孩子了。
三、平时多做情绪控制练习
对于父母来说,情绪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课,不仅在这个场景下需要用到,孩子不听话发火、孩子做错事发火,几乎所有的教育场景都能用到。而父母情绪稳定,是一个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父母可以学习相关的书籍,比如《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掌握更多的育儿方法,更理解孩子的行为,更理解自己的情绪,就不会只有生气和发火这样的应对方式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