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怎么哄都不睡宝宝 是不是方法没用对

发表于:2024-12-26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6日,孩子久久不睡家长哄着也累,看着精力充沛的孩子,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要粘到一起了,怎么把孩子哄睡呢,小编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是够头疼了吧,不过却有这样的爸爸哄宝宝睡觉自己睡着了孩子却没睡着还出去了,为大家带来详

孩子久久不睡家长哄着也累,看着精力充沛的孩子,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要粘到一起了,怎么把孩子哄睡呢,小编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是够头疼了吧,不过却有这样的爸爸哄宝宝睡觉自己睡着了孩子却没睡着还出去了,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爸爸哄娃睡觉自己先睡着

8月11日晚上,南京秦淮警方就处理了一起因年轻爸爸哄两岁孩子睡觉,孩子没睡着,爸爸却先睡着了,又因睡觉时没有锁门,孩子偷跑出门走失的警情。民警和热心市民奔走四个小时终于将孩子送回了家。

小孩走失,居民和警察帮他找家

当晚,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在姚家巷一超市买水时,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男孩拉着王师傅的衣角一直在叫"妈妈"。王师傅蹲下来询问小男孩,他的妈妈在哪里,小男孩说不出具体位置,也说不出自己名字。王师傅心想,这个孩子一定是和家里人走失了,赶紧带着他四处询问有没有人认识这个孩子。

可是,王师傅带着小男孩走了一条街大家都说不认识,周围的市民也纷纷加入了帮孩子找妈妈的行列,可是都没有找到。于是王师傅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晚上8点民警接警后,先将全市走失儿童的警情梳理了一遍,发现没有与这个孩子匹配的信息。民警只能抱着小男孩在姚家巷附近一条街一条街地询问,这一走就走了四个小时。

这时,一个路人提供了一条线索,他告诉民警,晚上7点左右在一家水果店门口见过这个孩子,当时水果店老板娘还跟孩子说话了,可能认识。民警随即抱着孩子去了那家水果店。水果店老板娘一看见这个孩子,立马就认了出来。她告诉民警,孩子走失的消息早已在小区的社区群里炸开了锅,孩子的爸妈正在小区里疯狂地找孩子。说完她赶紧领着民警去孩子的家中。

爸爸哄娃睡觉自己先睡着,还忘了关门

孩子的妈妈看见民警将孩子送回家时泣不成声,连连道谢。她告诉民警,孩子叫小迪,晚上七点多,她在书房整理单据,小迪的爸爸哄孩子睡觉,小迪一直不肯睡,嚷嚷着要出去玩。可是因为白天上班太累了,他没有把孩子哄着,自己反倒先睡着了。九点多,小迪爸爸醒了,看见小迪不在,以为他去书房找妈妈了,也没有在意。直到过了十点,小迪妈妈回到房间,才发现小迪不见了。

按道理来说,门锁起来了,孩子应该怎么也跑不出去的,可是,他们发现大门却敞开着。原来,小迪的爸爸睡觉时竟忘记了锁门,小迪才得以偷跑出门。

发现小迪不见后,一家人都急疯了,他们把小迪经常玩的地方找了个遍,都不见他的踪影,正当他们准备报警时,民警将小迪送了回来。

小迪的爸妈对自己粗心大意的行为感到后悔不已,表示以后一定细心谨慎看好孩子,再也不会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了,并对民警和热心市民的帮助深表感激。

哄宝宝睡觉步骤

第一步:

睡觉的预备工作

每日在快到宝宝睡觉时间时提前做好预告和提醒,比如"宝宝,我们要准备睡觉喽",让正在玩耍的孩子有心理准备。

第二步:

给宝宝讲故事

这里说的故事是那些可以有引导宝宝睡觉习惯的故事,在内容上更偏重睡前,等到宝宝养成了睡眠习惯,也可换成宝宝喜爱的睡前故事来代替。

在宝宝喜爱的绘本里,会描述很多关于睡眠的事情,它会潜移默化的引导宝宝进入睡眠,千万不要小瞧了"故事"的力量哦,它不仅会增进亲子间的关系,培养宝宝阅读的好习惯,而且很快你就会爱上宝宝会听着听着就甜甜进入梦乡的感觉。

如果您实在没时间也可以跳过第二步直接第三步。

第三步:

室内灯光关闭放音乐

选择灯光较暗的环境让宝宝睡觉,因为宝宝在出生之前都是待在妈妈的肚子里面,一直处于黑暗中,所以灯光暗的环境更适合宝宝睡觉。

妈妈也可以挡住光源,让宝宝睡在背光的一侧,让宝宝慢慢适应。在宝宝睡觉时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音乐来播放,例如可以播放摇篮曲来帮助宝宝睡眠,网上也有很多轻柔纯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你可以选择一些你喜欢的3/4拍或慢四拍的歌曲,只要是慢拍子,平缓的曲子就行。不要怀疑小宝宝的听觉能力,他们一生下来就会对声音有反应哦。

第四步:

轻拍宝贝入睡

这一时期的宝宝还很却反安全感,但是为了宝宝能有较好的睡眠习惯,我们不能总抱着、摇着,所以妈妈可以通过轻拍宝宝的方式给宝宝安全感,让宝宝睡下。特别是在宝宝的情绪不太安定的情况下,妈妈的轻拍可以让宝宝一会儿就会安静下来,进入睡眠。

哄孩子睡不着怎么办

合理的入睡时间

通常来说,健康的入睡时间,不论是哄睡还是自主入睡,从清醒到进入睡眠状态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宝宝在这个过程中,从活动状态,到酝酿睡意,逐渐平静,再到眼神迷离,身体动作减缓,呼吸变慢,最后完全睡着。

入睡时间太长

如果宝宝需要被抱着走拍啊拍,每次都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半小时才睡。从准备睡眠到真正入睡的时间过长,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放电不充分,不够累

高效放电玩耍两个小时,和清醒的抱在手里两个小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清醒时间充分放电,小月龄多趴着玩,大宝宝多滚多爬,带出去玩都是特别好的耗能方式。

2、醒太久

很多妈妈以为醒久一点,拖延一点入睡时间,宝宝就会睡得更香入睡更快,可惜通常事与愿违呀。

6个月以下的宝宝容易过度疲劳,清醒太久就很难平静入睡,哄睡会变得异常困难。大宝宝玩耍太久,错过小睡时间,也会有停不下来的感觉。

要尽量留意宝宝的清醒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安排休息。

以下是大满根据睡眠书籍及咨询经验总结的各月龄清醒时间、小觉安排及睡眠时数的参考。

3、哄睡方式不合适

如果宝宝不喜欢你的哄睡方式,过度的哄睡反而是在干扰宝宝进入睡眠状态。

4个月以上宝宝对拍睡,抱睡等有可能出现抵抗情绪。有时候,任由宝宝玩一下或者小哭一下,而不是一直盯着宝宝用力哄,在他需要安抚的时候给予适当安抚,他会更容易入睡。

如果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固定的入睡方式,一会抱睡、一会奶睡、一会又让宝宝哭着睡的,宝宝学习不到在同一种安抚方式下平静安稳地入睡,家长做法的不断变化也会让入睡过程变得非常挣扎和漫长。

找到一个宝宝舒适,家长负担较少的入睡方式,保持哄睡方法的一致,或引导宝宝自主入睡,都会将入睡时间缩短到合理范围。

4、缺乏过渡

不论是在日间小睡或是睡晚觉前,当我们为宝宝安排从玩耍环境到睡眠环境的转换时,让宝宝逐渐平静放松的睡前仪式不可或缺。

我们可以通过给宝宝按摩,讲个故事,拉上窗帘等方式营造氛围,宝宝在舒适昏暗的睡眠环境下会更容易入睡。

5、大宝宝软磨硬泡,拖延入睡

宝宝在学步期后逐渐发展出自我意志,试图来挑战爸爸妈妈的底线,不配合穿睡袋或刷牙,拒绝上床睡觉,听完一个故事还想要求听一个,这都是常有的事。

这时候,家长应该守住自己的底线,要知道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益处多多,并且孩子晚上睡得少,在白天脾气会更差,更容易抗拒睡眠,导致不肯睡,睡不够的恶性循环。

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睡眠提示小物,来明确地告诉宝宝现在就是必须睡觉的时间。小夜灯的完全熄灭,安眠曲的完结,强调故事最后的结尾等都是很好的提示。

当宝宝长到2-3岁以上,拥有更多沟通和表达能力的时候,可以使用"机会卡"这样的睡眠小道具。"机会卡"可以是一块小手帕,一张安全的自制小卡片,载体形式并不重要,家长和宝宝赋予它意义即可。

让宝宝带着"机会卡"上床,如果她哭闹喊人,那么家长可以进房间,明确告诉她可以使用"机会卡",比如用于交换爸爸的一个拥抱,再哼一首小曲子,喝几口水等小福利。使用过后,家长和宝宝都要信守诺言了哦!

入睡时间太短

入睡时间过短也也有问题?当然。想想你什么时候会秒睡?累到不行,非常缺觉的时候才会这样呀。宝宝也是如此,上床秒睡并不是健康的入睡。

哄孩子睡觉禁忌

1、不宜含着乳头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觉时非得含着妈妈的乳头或奶嘴才能入睡。这么一来,孩子每每醒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吮吸乳头或奶嘴吃奶。这种过分频繁的进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其次,孩子入睡后小嘴依然被乳头"堵"着,也容易呼吸不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窒息。此外,这种不良习惯还可能影响孩子牙床的正常发育以及口腔的清洁卫生。

2、环境不宜过分安静

孩子一般在3~4个月时就开始自觉地培养"抗干扰"的调节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约有30%的婴儿并没有学会"抗干扰"--他们往往一有"风吹草动"便难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惊醒。

其实,婴儿自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特意踮脚走动,不敢发出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这样的不良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

3、被子不宜太厚

有些家长在寒冬为了让孩子睡得暖和,特意为孩子盖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过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畅。而且被子中过高的温度反而会使孩子烦躁不安乃至哭闹不停,同样影响其睡眠质量。

让孩子从小就在过分温暖的环境下入睡还可能降低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长大后"弱不禁风"。

4、不宜在哼唱声中才能入睡

孩子在妈妈摇篮曲的哼唱声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让孩子习惯于只有听到哼唱声才能安然入梦就不宜提倡。

孩子必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来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长诸如摇晃、哼唱或喂食等"人为"的办法来帮助他安然入梦。

5、白天不宜睡得过久

白天睡得过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弄得家长夜不成眠。研究证实,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

此外,缺乏夜间睡眠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调整来克服"黑白颠倒"。

6、不宜经常更换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换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奶奶,有时又换成保姆……

殊不知,对不足半岁的孩子来说,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视作"最亲的亲人",故在心理上很难对频繁的转换迅速作出调整。

7、不宜睡得太晚

占相当比例的婴幼儿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晚睡导致的。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孩子平均少1个小时,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亲钟情于"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应缩短了晚间的睡眠时间,种种"行为性失眠"便由此发生。

具体表现为:晚上到了睡觉时间仍不愿意上床,入睡时间往后拖延,或者长时间难以入睡等等。研究还表明,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孩子容易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8、不宜在睡前对孩子过分"在旁关照"

在让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仪式" (如轻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轻柔舒缓的音乐等)之后,家长可在孩子仍然醒着时离开。

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将自己的入睡与家长的"在旁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长不在,他就会恼怒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9、不宜依赖"摇睡"

每当孩子哭闹时,一些年轻妈妈便使出"看家本领":将孩子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个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凶,妈妈就摇得越起劲。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孩子十分有害,因为过分猛烈的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受到震动,轻者影响脑部的生长,重则使得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最终造成颅内出血,这对10个月内的孩子尤为危险。

10、不宜让孩子俯睡

一些年轻妈妈喜欢让孩子俯睡,还误认为这种睡姿可以让孩子睡得安稳,少了哭闹,但实际上这种睡姿最不安全。

因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导致猝死。同时这种睡姿还可能使得肠胃等消化器官受体重的压迫而引发消化不良。

11、不宜亮灯睡

有的家长为了方便自己照看孩子,喜欢让卧室整夜灯火通明。但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间睡眠环境如同白昼,孩子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不但睡眠时间缩短,生长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扰,最后导致孩子个子长不高,或低于正常体重。

12、不宜搂着孩子睡

有些年轻妈妈爱子心切,喜欢紧紧搂着孩子睡觉。但这么一来,被搂着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吸入更多的是妈妈呼出的废气,对孩子的生长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时还可能传染到妈妈的疾患。

此外,搂着孩子睡还会使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甚至难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都受到负面影响。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