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该不该把尿 把尿会怎么样
我国传统的育儿经验是常规的对孩子进行把尿,家里有个新宝宝,很多的家长秉持着传统的思想,认为把尿对孩子好。因此很多的家长宁愿不睡好也要照顾好宝宝,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粪便的尿液会损害宝宝的泌尿排泄系统,甚至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婴儿出生很早就把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该不该给宝宝把尿,把尿会有哪些危害呢?
一、把尿的危害
宝宝一出生很多家长就开始"嘘嘘"给孩子把尿,并以把尿、把便成功为荣。再说了,那纸尿裤多贵啊,接泡尿3块钱就没了,这不是浪费嘛?殊不知家长给孩子把尿的时候,宝宝上身直立,家长握着宝宝的大腿把着,容易使宝宝的腹压增大,直肠容易往下滑动,而小儿骶骨弯曲度较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垂。
二、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泼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1岁之后,孩子们开始有了一点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并不完善。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个道理。很多家长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时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时候自己尿了,就会责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骂的方法来要求孩子尿尿之前必须告诉家长。这样的家长,等老了之后,自己大小。
三、宝宝如厕能力发展一般会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1.感知能力发育阶段
这个阶段宝宝,家长应侧重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宝宝发展他们的内在感知能力发展的
2.便意表达阶段
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引导孩子简单有效的表达他们便意,及时获得看护人的帮助。
3.肌肉控制发展阶段
很多宝宝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尿道和肛门括约肌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膀胱或大肠一点压力都会导致宝宝马上大小便。相关括约肌的发展是宝宝感知到便意后能够等待一下自行如厕的关键条件。
4.自己穿脱衣裤阶段
这个阶段宝宝的手要发育的足够灵活,它们可以在夏季或冬季可以自如的穿脱裤子,不至于因无法脱下裤子而将屎尿排在身上。
四、真正有效的排尿训练
宝宝1岁半左右,很多妈妈发现,宝宝能在尿尿前提前告知了这意味着妈妈可以开始做些简单基本的排尿训练了。当然,如果继续给宝宝穿纸尿裤,等到2岁再开始训练也是完全可以的,且宝宝会学得更快。
准备一个可爱的尿盆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个方便而可爱的尿盆会让宝宝更愿意在有尿的时候主动去找尿盆,或者告诉大人。还会让宝宝慢慢学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学会控制自己准确坐上尿盆的动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这些能力的提高,还会增强宝宝的自信。如果这时还在把尿,甚至因为宝宝不配合把尿或不提前告知尿尿而呵斥宝宝,宝宝能学会什么呢?
市面上卖的尿盆有很多种,有跨坐的,靠背式的。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爱好来选择。一种不喜欢就换一种试试。
国外很多父亲在帮两三岁的男孩子学习尿尿时,会带宝宝到尿盆或者小马桶旁边,或者在马桶旁摆个脚凳,丢一个麦圈到水里,让男孩子瞄准麦圈"开火"。这样积极引导的创意,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时的好思路。
还有一个广泛适用的办法,就是大人上厕所的时候让孩子进来"观摩"。小孩子都是从模仿中学习的,尤其喜欢模仿大人的做法,做起来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感觉。
五、如何让孩子更早学会自主便尿
用纸尿裤好不好?
纸尿裤最大的问题是不环保。因为其中的吸水成分是不能降解的。另外穿着纸尿裤总没有光屁股舒服。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问题了。传说中纸尿裤的很多问题,都是谬论,甚至可笑的谬论。妈妈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也推荐妈妈们至少在宝宝睡觉时给穿上纸尿裤,这样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好些,妈妈也休息的好些。
"尿布+纸尿裤",经济而舒适的选择!
宝宝讨厌尿布,怎么办?
很多宝宝七八个月开始会讨厌穿尿布。于是很多妈妈干脆白天只给孩子穿裤子,尿湿了就换一条干净的,一天七八条裤子足够了,晚上扔进洗衣机一起洗,一点也不劳累。
如果怕宝宝不穿尿布尿了床铺和沙发,可以在宝宝坐着玩耍的时候,铺上大隔尿垫,或者干脆白天就用大号隔尿垫把沙发和床铺上。现在购买隔尿垫很方便,一平方米见方的,两面细绒的隔尿垫只要几十元钱而已。孕婴店买不到,可以网购买,样式图案都有很多选择。
温馨小贴士
建议大家给宝宝穿纸尿裤,等2岁之后再慢慢训练宝宝排尿。宝宝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大概在宝宝三岁的时候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这是宝宝控制大小便的基础。但把尿却容易给到宝宝错误的信息,让宝宝认为我不应该在感觉有便意的时候排尿,而是应该在被把的时候排便,所以使宝宝对便意的判断出现差错,不是根据便意排便,而是根据"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的排便。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