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讲孩子一听就懂的端午节传说 给孩子讲五月五端午节习俗来源2022
在端午佳节很多的孩子都会好奇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啊,端午节吃粽子是怎么来的呢,还有的好奇宝宝会揪着大人的衣服问到底,但是书面上的文字很多的宝宝不是很懂,所以需要说一些孩子能懂的,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怎么给孩子讲端午节的传说,给孩子讲五月五端午节的习俗来源2018。
怎么给孩子讲端午节的传说
在这个节日里,宝妈们该如何让小朋友更加有趣的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今天,小编就和各位宝妈一起给小朋友们讲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吧!
要讲端午节的故事,我们先要介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屈原。
屈原小公举是楚国的大臣,春秋时候有好多好多国家,楚国在中国的南方,国王叫做楚怀王。楚怀王是个做事比较小心的人。
楚怀王就觉得:诶,这个大臣不错,是个好人。 于是楚怀王和屈原就成了好朋友。
秦国是春秋时期最牛的国家,谁也不怕,打起架来总是赢,慢慢的别的国家就更害怕他了。这时候屈原就对楚怀王说了:现在秦国到处欺负人,咱们应该联合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对抗他。 其他人一听屈原说要去声张正义,纷纷表示不同意。
楚怀王的儿子子兰跳出来说了:这可不行,本宝宝不同意!一定是屈原小朋友收了其他小伙伴的糖块呀、摇摇车卡呀,所以才要去打秦国。
其实是子兰和郑袖偷偷收了秦国送来的糖块呀、游乐场卡呀、漂亮裙子呀,所以才说屈原的小朋友的坏话,还替秦国说话。 屈原小朋友感到好伤心呀,咱们是这么好的朋友,你怎么还听信别人的谎话呢?看来咱俩也不是真的好!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君臣的巨轮说沉就沉。从前一起玩得好好的朋友都不跟他玩了,还都觉得他是个坏人。太冤枉了!
他只能自己默默地吃粽子,坐摇摇车,去汨罗江里玩玩水,还写了很多诗歌(就是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都是抒发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王楚怀王的失!望!之!情!破裂的友情并没有和好。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都碎成了饺子馅儿,但他自己也打不过秦国呀,楚怀王又不听他的。
五月五日的时候,屈原小朋友终于受不了了,觉得天地变色,人生无望,就写了一首绝笔《怀沙》,抱着一块大石头扑通就跳进汨罗江里去了。
百姓都觉得屈原小朋友真的是个大好人呀,楚怀王一定是瞎了眼。于是大家一边哭一边马上划船捞救,划呀划,划呀划,划到了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才确定屈原小朋友真的回不来了,只能遗憾地放弃了搜救。
为了寄托哀思,百姓们荡舟江河之上,慢慢地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嘴里喊着:"吃吧吃吧,千万别吃屈原的身体呀,他最爱漂亮了。"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后来就形成了在五月初五吃粽子的习俗来纪念忠君爱国的屈原。
给孩子讲五月五端午节的习俗来源2018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是五月又称为"恶月";五月气候温热多雨,有时还会乍暖还寒,所以古人也称五月为"郁蒸"。
艾草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汉族民俗中有许多喝雄黄酒、带香囊、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艾草的香气辟毒,艾草煎汤洗浴能治某些皮肤病,而将干艾草点燃后其烟雾可以驱蚊蚋。
香包
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时代,女子用五线制成的饰物戴在头上,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黄、艾叶、熏草等。
在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怎么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
1.全家一起包粽子。端午节大家离不开吃粽子。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为什
么要包粽子,粽子的由来也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投江殉国。在其乐融融
中,品传统美食。
2.给孩子系上五彩绳。五彩绳中包含着长辈们对孩子的祝福,很多地方有端
午节给孩子系彩绳祈平安的传统。
3.如果有条件,不妨带上孩子去屈原的故乡,走进屈原,从他身上学习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
4.读《离骚》等文章,走进屈原。读传统名篇《离骚》,孩子听不懂,父母在身旁解释,在经典中,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5.和孩子一起走进深山,寻找艾草。端午节,古人有悬挂艾草于门上的传统。在寻找艾草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对传统习俗有了深刻理解,还认识了什么是艾草。
6.到江边看赛龙舟(没有条件,看电视)。锣鼓喧天中,人们加油呐喊,只见一艘艘龙舟像箭一样的穿梭过江面,一定是端午节难忘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