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完全不同怎么办 孩子在家和在外性格不同原因分析
孩子在家和在学校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外面会完全不同呢,孩子在家和在学校性格不同怎么办,小编就来说说吧。
孩子在家和在外完全不同?
曾经有很多家长都跟我抱怨过此类的烦恼,比如孩子在外面经常是彬彬有礼,或者羞涩万分,即使出现不太好的行为,只要一开口大多都能被制止住,但是在家就变成了另一个模样……
例如,毫不犹豫去顶撞父母,情绪难以管理,容易暴跳如雷,又或者拖拖拉拉,毫无时间规划等等……
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正向解读:孩子跟家长的关系一定非常好,好到孩子认为,即使"我"做了这么糟糕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一定会爱我。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安全感十足,从不担心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使爸爸妈妈抛弃自己。
但我们都知道,虽然情绪不分好坏,但不好的行为是一定要及时制止的,否则孩子不能认识到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便会一错再错。
那么,如何去改善孩子的这种情况呢?小编认为要从规则感和安全感说起……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规则感和安全感及其重要,甚至决定了孩童未来人生中的幸福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养育孩子必定经过三个分离阶段。
第一阶段属于生理层面的分离:妈妈刚开始怀孕的时候,母子之间是共生的状态,对妈妈来说就是"我中有你"。后来,妈妈分娩了,婴儿从妈妈的体内分离出来,第一阶段的分离便完成了。
第二阶段的分离更为抽象,属于心理层面的分离:出生以后,婴儿不能独自进食,当需要补充养分的时候就需要妈妈及时的哺乳,以维持生命成长。接下来,孩子断奶了,可以去吸收外界的食物,但是还是需要父母的喂食。继续长大,他们可以自己独立吃东西,可以觉察自己的生理需求了,如饿了、想上厕所等等。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从需要爸爸妈妈接送到可以独自上学等等,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逐渐从依赖变成了独立。
第三阶段是被"抛弃"的分离:有一句话这么说:成长就是不断抛弃父母的过程,抛弃越彻底,成长越好。听起来很悲壮的一句话,但是非常贴切这个阶段的特点。
经历了第二阶段后,你家的猪会去拱别家的小白菜了,或者你家的小白菜被别家的猪给拱了,接着结婚,然后又生孩子了,最后又重复了这三个分离阶段,只不过是从当初的孩子变成了现在的父母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家庭里或单位里被器重,被需要,因为这预示着--我很重要,非我不可!如果我不在,家庭或者公司都可能会分崩离析。这种感觉真的非常不错,以致让我们可能会无意识地剥夺其他人的能力,以彰显自己的强大。
这种剥夺的行为很多情况下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中,特别是妈妈和孩子。上文提到,成长就是不断抛弃父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父母感受到的一方面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喜悦,另外一方面又是被不断抛弃的恐惧,喜悦是意识层面的,恐惧是潜意识层面的,但是主导我们行为的更多的潜意识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