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分享怎么教育 让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
孩子不爱分享时往往会被扣上自私的标签,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懂得分享的孩子,但是当你真正的去换位思考后你还会强迫孩子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吗?怎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这个概念呢?
教会孩子理解别人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理解其他人的情绪,其实目的是在于让孩子理解他自己分享行为的意义。
从孩子自己的角度来看,分享当然是一种损失;但是他如果能从其他小朋友的角度去理解或者思考--比如,如果你不给他这个玩具,他会不会很伤心?如何你把玩具借给他,他就会很高兴,你也会很快乐,你们还能成为好朋友。
让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所得",是刺激他们分享的一个有效途径。
让宝宝感受到被尊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物品得到尊重,孩子也是一样。他们年龄虽小,但也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东西,如玩具、绘本、衣帽鞋袜、碗筷、房间等。
这些物品无疑是成人给宝宝提供的,但是既已属于宝宝的物品,就该由宝宝来支配,让他相信自己真正拥有自己的东西,而拥有的表现是"自由支配"。
即便家长在想用宝宝物品时,也需问宝宝,可不可以使用?愿不愿意分享?让宝宝感觉自己被尊重,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分享。
分享是以"拥有"为前提的,强制的"大方"会使宝宝难过、生气、产生危机感。而被尊重的宝宝,日后宝宝也才能懂得尊重他人的物权。
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相对于物权期表现强烈的孩子,其实表现不那么强烈的孩子也需要引起父母的关注,避免孩子会产生"假意分享",如果分享不是孩子内心的真实表达,而是希望讨好大人,或者父母语气中有强迫的意思,让孩子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去假意分享,这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没有安全感,不能很好地度过这个阶段,也会使得物权期有所延迟。
5岁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社会性都在发展,分享也开始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做义工,或者多带孩子去看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相信孩子会非常乐意参与,并学会向他人伸出温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