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如何诊断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怎么帮助自闭症宝宝康复

发表于:2025-01-14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4日,很多人以为,自闭症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身边也从未听说自闭症。其实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每68个儿童,就有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在中国,自闭症之所以很少人听说,是因为自闭症治疗和诊断的医疗服务还不健全

很多人以为,自闭症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身边也从未听说自闭症。

其实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每68个儿童,就有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在中国,自闭症之所以很少人听说,是因为自闭症治疗和诊断的医疗服务还不健全,使得很多已经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无法得到科学的干预。

最早对自闭症的了解来自于黏土动画片《玛丽和马克思》,这部动画片在豆瓣评分超过8.9分,获得2009年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影片的主角马克思正是一个自闭症患者。

原来在中国每166人有1个自闭症,数据触目惊心。而中国人对自闭症基本一知半解,有些认为自闭症就是智力障碍,而有些认为自闭症只是不爱社交而已。到底真相如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诊断孩子是不是自闭症,怎么帮助自闭症宝宝康复大家一起来看吧。

到底什么是自闭症?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自闭症的学名应该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他包含四种单独的疾病,分别是「自闭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孤独性障碍」「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得了自闭症的孩子有很多复杂的症状,有些孩子可能永远学不会说话,或者有语言功能发育延迟。还有一些孩子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也无法解读别人的喜怒哀乐。他们还对大部分事物不感兴趣,可能只会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一旦打断他们的重复行为,又可能引发他们的激烈反抗或是严重不安。

为此宝宝树特别制作了一段视频,帮助大家了解自闭症。

总之,自闭症的孩子,很可能无法参与正常社交,融入正常社会。他们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与帮助。

如何诊断自闭症?

自闭症这么可怕,发病率又高,很多人一定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呢?为了预防和介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美国儿科学会是建议18-24个月大的所有孩子都要进行自闭症筛查检查,因为越早干预自闭症,效果就越好。

所谓自闭症筛查,可能是一张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宝宝的语言,行为,以及家族疾病史等问题,通过这种标准化的问卷对孩子做一个评估,不过筛查不等于诊断,完成筛查后,高危的孩子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比如基因测试,脑电图测试之后,才可以诊断为自闭症。

一旦诊断为自闭症,就可能和医生商讨一套完整的干预方案,比如如何开展自闭症的早期教育,以及如何筛选自闭症针对性的学校等等。及早干预的自闭症孩子,也是有可能参与一部分社会活动的。

怎么帮助自闭症宝宝康复

所以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干预

在中国,针对自闭症的早期筛查以及干预还是比较弱的。中国最具影响力、也是用户量最大的母婴家庭服务平台宝宝树曾经有过研究,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提及到"自闭症",其中大多数是在寻求专业的指导和意见,比如问"宝宝21个月不爱说话、总一个人玩是有自闭症么?"、"自闭症的孩子有康复的可能性吗?","头胎是自闭症孩子,还能再生个二胎吗?"等等这些问题。很多家长在孩子独自重复,缺乏和别人的眼神交流时,并没有想到孩子有可能是自闭症,这就很可能让孩子错过自闭症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

这也侧面说明了大部分家庭对于自闭症是缺乏认知的,更缺乏专业的帮助,诸如美国那样让18-24个月的孩子全面开展自闭症筛查之类的措施,目前也难以实现。严峻的现状让宝宝树十分担忧,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早日了解和发现自闭症,宝宝树加入了"星光计划"。

所谓星光计划,是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星光计划-千百万孤独症群体帮扶项目",它联合了宝宝树和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专门为所有儿童推出了"儿童自闭症倾向MUST快速筛查测评"。MUST快速筛查测评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自闭症)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杜佳楣独创,基于M动机、U理解力、S技能、T训练方法,四个角度的科学康复方式,也是国内自闭症治疗前沿的评测方法。

通过这个快速筛查法,只要在线上通过一些简单的调查问卷,就可以了解孩子是否处于自闭症高危,对孩子是否要进行自闭症干预提供依据,这无疑是造福了千千万万自闭症儿童的家庭。

「宝宝树」特别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终其一生都要和这种没有药物治疗的疾病对抗,他们太需要社会的支持。宝宝树殷切的希望更多社会朋友能够接纳、帮助孤独症的孩子,实现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最终通过教育的包容和力量帮助孩子走进学校、融入社会。

向更多的人普及自闭症知识,宝宝树还专门邀请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创办人杜佳楣在宝宝树孕育APP上的大健康内容平台"开讲"栏目介绍自闭症以及相关疗法,在线与家长们互动,解答他们的疑虑。希望所有人可以一起携手为中国的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和康复,为中国下一代健康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