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陪孩子玩 孩子不会玩怎么办2022
孩子现在的学业繁重,生活单调无趣,有的时候放个小长假孩子甚至不知道怎么玩好,有的孩子还会觉得玩的方式就是做题,那么怎么让孩子会玩呢,小编就来说说吧。
如何陪孩子"玩"
我们学习的"ABC" 是不是都是从唱歌开始的呢? 电影《音乐之声》中特拉普家的7 个孩子一共有过12 任家庭教师,但是遗憾的是他们都没待长,直到玛利亚老师的出现。她跟孩子们一起 " 玩" 音乐-- 不是让孩子反复、机械地背音符,而是以音符为内容即兴编儿歌,接着玛利亚让孩子们在台阶上一边跳动一边唱出属于自己所代表的音符…… 认为最美、最动人的教育都是从 "玩"开始的。
1.没有评价的玩
当玩耍是为了自身而进行,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些真实而严肃的目标而进行, 那么玩耍的巨大教育力量就会呈现出来。孩子发现参与到这种玩耍中, 不用担忧评价,不会面临失败,他们只是为了乐趣而玩, 这样的玩耍能发挥最大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有挑战性的玩
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同理, 一项好玩的活动, 如果变得太简单,就会失去吸引力。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把控好游戏的梯度,由易入难地进行。
这样的玩法不仅很快吸引了的注意力, 而且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思维也会在游戏中植根到大脑里,甚至在同伴合作中取得进步或是胜利的场景也会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孩子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让语言为"玩"增色
为人父母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给幼儿期的孩子读绘本时,小兔子的声音与大老虎的声音是不是会不一样呢?为什么一把年纪的我们会有那么童趣的一面?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更有趣。
儿童心理学大师琳达· 汤普森出版的《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就是一本用叙事性语言来给孩子做心理辅导的书。另外, 心理教师也要善用隐喻性语言,我国台湾学者黄士钧说:" 隐喻具备模糊与贴近的特性, 因为模糊, 来访者可以不那么刀光剑影地碰触自己的痛处,而有了一个安全的距离来谈论与接触自己;因为贴近, 透过隐喻抒发了情绪, 或者因为靠近自己而有了新的觉察与体会。"陪孩子玩的过程中,恰当的语言让我们更接近孩子,不仅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更帮助他们找到了成长的力量。
不要用"死书"来把孩子的生长力压住,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同时它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丰富的思想世界。
泼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生产的个人。才是我们久宇思所瞩望的中国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