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孩子如何养生 哪些活动适合宝宝节气养生
在清明节的时候其实除了祭祖家长可以和孩子做很多的事,平时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玩,在放假的时候不仅可以通过活动和孩子亲近,而且可以通过传统的习俗,在节日中和孩子传递传统文化。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清明节适合和孩子做什么,哪些活动在清明节和孩子做比较好大家一起来看吧。
清明,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4日~6日交节,太阳位于黄经15度时。
清明的含义为清洁而明净,春天是"万物萌发"、"阳气生发",在人体也表现出一样的特征,人们开始喜欢户外的活动、食欲开始增强、孩子的身高增长明显。这个期间如果能做好养生保健,将对孩子的疾病预防和生长发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生原则
莫伤阳气,养肝健脾
"春与肝相应",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所以,清明节的养生应以养肝为主。
清明节气里,养护好"阳气的生发"、养护好"肝"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节气里如果饮食不当、起居失调等,伤了"阳气生发"伤了"肝",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孩子的茁壮成长会有非常大的损害。
所以,清明节气的孩子养生保健应以"养阳"养肝"为主,同时肝的问题容易影响到脾,中医讲肝木乘脾土,肝出了问题很容易殃及脾,所以脾胃的养护也绝不能忽视。
饮食调摄
清淡饮食,预防疾病
饮食上毋庸多言,还是以五谷为养、应季蔬菜为辅,适当多吃荠菜、油菜、菠菜、山药、豆芽等应季蔬菜及苗芽类菜品。
虽然,气温不断的回暖,但切不可纵容孩子的口腹之欲,吃很多生冷的水果甚至是冷饮,对脾胃阳气的损害是非常明显的,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更加要注意"管住嘴"。比如梨、西瓜、猕猴桃、火龙果这都是属于凉性的水果,牛奶、酸奶也是凉性的食物,过多食用对脾胃、对健康都有不小的伤害。
荤腥肉类食物要少吃,比如牛羊肉、鸡肉、虾、鲶鱼等,这类食物容易阻碍脾胃运化,产生脾胃的湿热,助发肝火,伤害孩子的健康,导致孩子容易罹患一些春季的传染病,比如流感、腮腺炎、一些痘疹类疾病。
家长们要控制住孩子的饮食,清淡素食为主,避免孩子进食较多的肉类奶、煎炸食物等,助生孩子的"内热"。积极的给孩子做好推拿保健,应对节气的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春分节气,进入二之气。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君相之火当令,故阳乃布,火主长,故物乃生荣。君火加相火,火热甚,故厉大至。
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两火相合,金气被火气克制,相火用事于春分之后,炎火太过,热病流行,容易演变成更为严重疫疠,也就是流行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比如猩红热、病毒性的腮腺炎、流行性的感冒等。
推荐美食
荠菜煮鸡蛋
荠菜《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本草纲目》载"明目,益胃"。
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清明节最常用的做法。具体做法其实很简单:先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再配2-3片生姜,可以煮成一大锅,全家吃。
香椿豆腐
香椿,春季的应季时蔬,具有健胃、理气的作用,而且营养丰富。
准备好洗净的新鲜香椿芽和豆腐一块,豆腐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香椿芽切成半厘米到一厘米的碎末,香椿加入少量食盐,豆腐淋上香油放在一起,轻轻拌匀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拌碎豆腐。
起居调摄
夜卧早起,适度运动
春季万物复苏,早点起床,有助于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中医认为"人卧血归于肝"睡眠状态时是血液回归、濡养肝的重要时段,如果晚睡肝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濡养,孩子容易出现视力下降等一些"肝"受损的表现。
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晚上9点前入睡,早晨6、7点钟起床,睡懒觉会阻碍人体的阳气的升发不能很好,日久会对孩子的成长健康造成损害,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孩子才能有健康和充沛的精力。
清明时节气温冷热多变,要注意孩子衣着寒热的调适,尤其是有过敏性鼻炎、容易感冒、咳嗽的孩子,要适当的捂着点,避免料峭的春风侵袭孩子,加重过敏性疾病的病情。
清明节气是也"春瘟"流行时节,但不可闭门不出,更不能坐卧过久。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清时节气应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应要常到外户或河边散步,以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度的健身运动。
"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在室外缓缓散步,可以使精神愉悦。要早起多做户外的活动"广步于庭",多到公园、山野去跑跑跳跳。"披发缓行"披散开头发、作舒缓活动。
所以,不要带孩子去做一些太过剧烈的运动、或玩一些刺激惊险的游戏,带孩子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情志调摄
轻松愉悦 怡神静心
古人云:「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孩子虽然幼小,但也是会有"心病"的,所以,调摄孩子的情志,让孩子心境平和快乐,对于孩子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春分节气中孩子的情志调摄,要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少一些管束、少一些课业的负担,让孩子的心情保持轻松愉悦,帮助孩子茁壮的成长。
家庭氛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情绪,作为父母,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