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不会玩 不会玩的孩子怎么教他玩2022
孩子不会玩是什么原因,孩子在外面不会玩是什么原因呢,孩子不会玩确实是挺让人伤脑筋的,毕竟还没有人是不会玩的了,如果孩子只会学习当然是好,但是交际圈就窄了,那么孩子不会 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小编就来说说吧。
不会"玩"的孩子
1. 拒绝"玩"的孩子
这个时代赋予孩子的自由更少了, 孩子小的时候怕人身安全,长大后又被课业所累,布置的作业也越来越多,玩耍的时间相对越来越少,许多学生前来咨询的问题都是因为晚上要花四五个小时做作业而患上睡眠障碍。
有的孩子说道:"玩的时候是很开心,但是过后又很心虚。""看见学霸们在刷题,就觉得自己玩得不踏实。"
他们认为比起玩耍,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才更有价值。刷题是在学习,而玩,不是学习!
2. 被动"玩"的孩子
除了拒绝" 玩" 的孩子, 即便参与游戏的孩子, 他们对于 "玩"也缺乏建设性的参与。比如分享环节总是冷清的,有的学生直接说:"玩就是图个开心,没什么好分享的。"
甚至有些孩子那么起劲地去设计一条自己都不相信的路线。他们觉得画画很好玩,但是这是一种被动的"玩"。
由于他们不相信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哪怕玩的过程很开心很放松,却不能给他们带来任正能量十足,他们能建设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游戏背后的力量, 发现游戏与现实世界的联结。
3.没时间玩的孩子
这大概就是中国式大多数家长的通病了,将"玩耍"与"学习"对立起来。
父母们一发现自己的孩子英文单词记得不如别人多、语言表达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流畅、中文字或拼音不如别人学得好,就如同"惊弓之鸟",焦虑至极地妄断自己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应该教孩子些什么东西的问题,家长们、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甚至政客们通常都会分成两个阵营:以玩耍为主 VS 以学习技能为主。
这两种课程体系就好像零和博弈中的两方,呈现出二元对立之势:如果你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那么就选择一个以玩耍为主的教育模式;但是如果你想让他考进哈佛,那你最好确保每天睡觉前,他已经背完所有的字母卡了。
于是,后者的孩子便被剥夺了玩耍的时间。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是和其他孩子一起的单向线性的赛跑!成长,更像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植物需要在阳光、水份、土壤、空气等多元营养的综合作用下,不停展现其特质且终身生长、持续变化!
"玩"的教育力量
彼得· 格雷在《玩耍精神》中提到:"玩应该是认真的,却又不严肃的; 琐碎却又深刻; 富于想象的、自发的却又被规则约束,并维系在现实世界之中。"
他认为"玩的思想状态恰恰是学习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及参与各种创造性活动的理想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 课业越来越多, 错过了自由玩耍的机会,长大后的我们思想容易走入陈腐的通道。
如前面所说, 从认知上, 学生觉得玩是浪费时间,无益于应试教育,于是在行动上拒绝参与;从心态上认为玩就是嬉笑打骂,就是遵循老师指令一步一步实施游戏的过程,那么玩的效果就很难有创造性、建设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阐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有专家甚至直接将未来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定位在两个字上-- 会玩。
当然这种玩是指健康的玩, 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玩,是兴趣广泛的玩,是与众多朋友在一起的玩,不是简单的感官刺激或金钱消费。前者是幸福的体验,后者是懒惰的放纵。
未来的世界属于有以下能力的人: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这些能力几乎都能在"玩耍"中培养与发展。
孩子的快乐最重要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这样讲她自己对儿子教育的看法:
"我要求儿子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他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他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他的工作在心中有意义,他就有成就感。当儿子的工作给他时间,不剥夺他的生活,他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儿子带来快乐。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儿子有否成就,而是他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第一,它给他意义,工作不把他绑架,不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孩子时间,容许他去充分体验生活。
我不介意儿子是否平庸,但要儿子找到快乐的自己。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限期的。
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的有效了。要认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实。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