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怎么让孩子对钱有正确的认知
孩子看到家长在买东西或者是过年的时候发的压岁钱的时候,就会对钱产生好奇,那么有必要让孩子了解一下钱吗,孩子的金钱观怎么培养呢,小编就来说说吧
金钱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推进
那么,如何对年纪尚小的孩子逐步开展金钱教育,才比较妥当呢?行为学习,一般要经历观察--模仿--尝试--独立几个过程,学习处理金钱也不例外。
■ 四五岁孩子:看、帮
前面提到的美国妈妈,她希望女儿知道"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会将自己的收入用来支付账单,仅有少部分能花在自己身上"这个道理。其实,这个目标,可以让四五岁的孩子通过观看和参与支付账单的活动实现,例如帮忙把账单打开或者敲计算器(如果已经认识数字)。
我女儿三四岁时,对钱还没什么概念,那个时候她喜欢养乐多,我给她讲物价都要"翻译"成养乐多。
比如,这只小黄鸡(公仔)大约等于170瓶养乐多。
170瓶啥概念,不理解?就是如果每天喝一瓶,要从现在喝到能穿裙子的时候。
■ 再大一点的孩子:模仿、体验
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在父母的指导下体验"支付和记账"工作。例如把具体的支出项目和金额记录下来,汇总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就了解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支出(当然,有心的父母可以设置一个教育版的账本,悄悄屏蔽掉不适合展示给孩子的内容)。
■ 想要花钱的孩子:给钱、花钱(尝试安排支出)
如果孩子经常提出购物需求,可以尝试让Ta自主掌握金额较小的一笔钱,在约定的规则之下,由Ta自行决定如何支配。孩子逐步从体验中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会帮助Ta在独立后更为从容地处理金钱与生活的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储蓄和投资意识?
培养孩子的储蓄和投资意识,也是同样的过程。先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储蓄和投资行为,逐步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等孩子有足够理解能力的时候就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尝试,最终形成自己的储蓄和投资习惯。
无论是教孩子安排支出、储蓄还是投资,我始终认为,家长都不应该是一个决策者,而是一个观察者。决定孩子能否进入下一步的因素是孩子的参与意愿,家长需要做的是在孩子愿意参与更多的时候为孩子尽量创造参与的机会。家长当然可以尝试激发孩子的意愿,但前提是要尊重孩子的节奏。
我比较看重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支出和投资的能力。在学花钱方面,吴习习(我女儿)参与的意愿很高,带她去超市,她会要求由她来装车、结账,看我记账的时候她就"霸占"着计算器要求由她来算。
掌握了零花钱以后,吴习习有意无意地会"总结"购物经验(这个钱花得值,那个东西以后不要再买了之类的)。
储蓄虽然没有特别强调过,但遇到想要买的东西需要好几个月的零花钱时,女儿很自然地就表示要开始攒钱。
至于投资嘛,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无论是特意在她面前提起"利息""收益"这些,还是趁她想买东西手头钱不够的时候"忽悠"她考虑一下投资增值,人家都表现得没啥兴趣。
为了切实让她感觉到投资这事跟她是有关系的,我们设立了一个"家庭旅游基金",她的压岁钱都投在里面,爸爸妈妈也投入相应的份额。吴习习看到经过投资钱"多"了还挺惊喜的,然而一听说让她试着管理这个基金就赶紧摆手,暂时也只是领了一个记录支出流水账的差事。
我当然希望孩子能热情地参与,因为投资是个挺综合的事情,以此作为切入点可以拓展很多方面的知识,然而在人家并没有兴趣的时候,我除了"勾引",也只能耐心等待。
一个特别容易忽视问题:讨论钱
除了有意识地进行金钱教育外,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比较容易忽视,那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听到父母心平气和地讨论钱。
记得有位朋友跟我吐槽过她老公:家里有一些借款,她老公很想尽快把债务还掉。每次她制定旅游计划的时候,老公都想节约这个开支,却不直接表达自己想省钱还债的意思,而是不停指责妻子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有问题,例如"中日关系不好,去了会不会滞留?""印度的卫生条件太差了,万一生病怎么办?"
他想通过这种挑刺的做法,让妻子放弃外出旅游。而妻子的感觉是愤怒,"无论我说什么你都觉得不行!"
其实,关于当前收入优先用于还债还是优先用于旅游,本来是非常正常的家庭讨论,两个人为什么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呢?如果能当着孩子的面,冷静、条理地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孩子学到的,也不仅仅是金钱教育这么单一的收获了,除此之外还有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事情,如何说服别人……
但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孩子的心灵非常敏感,家长讨论问题时一定要积极乐观。
记得有一次,我随口跟先生说,"忘记该交保费了,这个月留的现金不够,还好保费有60天的宽限期,等下个月发了工资再交吧"。那天晚上,吴习习很认真地问我,"妈妈,我们家是不是没钱了?"我听了啼笑皆非,赶紧跟她解释什么叫"现金不够"。吴习习听完后如释重负地说,"那我还可以吃桔子吧。"怀疑家里穷得不能再吃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