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无微不至是溺爱吗 怎么合理的爱孩子
孩子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孩子的任何要求爸爸妈妈都会答应都会满足是很正常的,所以说孩子的任何要求我们都应该满足吗,我们应该怎么去爱孩子呢,小编就来说说吧。
当父母对孩子倾注着你们所有的爱时,也要经常反省和思考,这样的爱是否过了界?是对孩子有帮助,还是对孩子实行着"爱的绑架"?
1、爱孩子还是爱控制孩子?
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尽管都是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的总是令人厌烦的气息,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只能体会到被侵犯。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脱离妈妈怀抱独自吃饭,脱离怀抱独立行走,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终将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角色要做的分离也在逐步进行。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才能持续维系健全的亲子关系。
2、泛滥的爱就像泛滥的洪水一样
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这样的家长,其潜意识并不想让孩子独立,他要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重要,于是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孩子的不重要感。
与其说他极爱孩子,不如说他极爱那种对孩子的全面把控,这种控制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强大感,让他对自己满意。
现在还有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时不肯和孩子亲近,把孩子扔给老人或保姆,理由是要赚更多的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些错误认识使父母和孩子丧失了早期的亲密接触机会,没有建立起畅通的理解渠道,彼此理解就变得困难。待孩子成年后,父母往往是一方面对当初冷落孩子的做法感到后悔,有强烈的补偿心理,生硬地要塞给孩子很多东西;另一方面又有讨债心理,希望孩子回报自己的付出,听话并且和自己亲近。而孩子又不可能配合得很好,于是摩擦不断。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国式家庭最常见的矛盾就是,父母在等孩子一句道谢,而孩子在等父母一句道歉,最终彼此都不能得偿所愿。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对此你们怎么看?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