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打人怎么办 孩子打人我们应该怎么教育他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属于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男孩子,但有的时候处理得不当,一不小心就会把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也是让很多家长感到很糟心的一件事,有时候上班时都会提心吊胆,生怕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
如何有效地从问题根源去避免?我们先来盘点孩子打架的几种原因!
孩子经常打人的原因是什么
表达能力弱,一言不合就动手!
听语能力弱的孩子,语言沟通比较差,无法用语言与人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时,就会以动手的方式来解决。通常我们所见女生的表达能力相比男生好,所以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动手。
提升孩子的听语能力,尤其是视觉能力明显高于听语能力的孩子,需要增加他听、说、背、唱的练习,丰富孩子说话的词汇并拓展他语句的长度。只有当他能够具备他这个年龄层应有的听语能力,才不至于因为无法沟通而需要通过动手去解决事情或生气尖叫了。
活动量大,东碰西撞伤到人!
运动能力不足,导致孩子活动量大,一刻不停,东摸摸西碰碰。这是孩子的八项基本能力(松懈、平衡、方向、肌力、韵律、速度、协调、变化)有欠缺,这类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操控性较差,无法控制自己手脚力量的轻重、缓急,总是显得毛毛躁躁的。
他有时候并非是故意"打"同学,只是一出手就很重,在大家看来或者造成的结果就是欺负同学了。同时运动能力弱的孩子,配合度较差,能配合的时间也很短,坐不住或是不能够守规矩。当他静不下来的时候,便容易去拍拍打打惹其他同学,出手的力量往往又不受自己控制。
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让孩子进行大量的运动,从运动中感知空间、方向、距离、远近等感觉,通过提升运动技巧来减少他活动的量,同时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操控能力也会有所体会,能够知道自己出手的力量轻重。只有当孩子的运动能力提升时,他每年的玩法才会有明显改变,玩的方式和内容才会更成熟,相对应的配合规则的能力也会提升。
提升运动能力是有技巧的!同样年龄是5岁的孩子,他们的运动能力未必都能达到5岁的能力水平。而重点不是在于训练的项目,而是我们需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透过适合孩子能力的教材难度,来刺激孩子能力的成熟度。
通常运动能力在2岁半的孩子,可以从滚翻、走平衡木、跳弹簧床、荡秋千做起。待能力有所提升后,再让他练习跳绳、丢接球、把秋千荡得更高更远等等。建议孩子每天的运动要做到四十分钟以上,并且持之以恒才会形成能力。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每天动个不停,或者经常跌跌撞撞,好像总是一副马马虎虎的样子。其实就是因为运动能力的发展不足所致。你想让他安静下来,不是靠嘴去训导,因为你说了他也静不下来。只有当他的运动能力提升时,他自己才能够操控自己的肢体、控制速度的变化以及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技巧上去了,他好动坐不住的现象自然就会减少。
理解能力与同龄孩子不相称!
"视"是理解的窗口,逻辑和条理都从视觉能力而来。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整理能力,才会产生条理,有了条理才会有逻辑关系,继而在产生组织能力后,他才能够很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视觉能力不足的孩子,他无法用恰当的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意思时,便会对自己的社交产生影响。比如在集体活动中,当大家在一起玩一个游戏,如果一个孩子无法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那么他是不容易融入其中的。
提升孩子的视觉能力,着色、剪纸、迷宫、毛笔字、素描都是很好的辅助方式。
透过适当的训练项目以及适当的教材难度,来刺激孩子视、听、动能力的成熟度。如果教材难度太大,孩子会有挫败感,做不来就会不愿意做,没兴趣不配合;而教材难度太简单,对孩子来说很容易做到就会觉得枯燥,甚至乱做,能力同样得不到提升。因此,选择适合孩子能力水平的教材难度至关重要!
我们所看到孩子内向、不爱说话、打人、社交困难等等这些都是表象,只有当孩子的视、听、动能力能够跟得上他这个年龄层应该有的水平时,他的各方面表现才会更成熟,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