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和朗读有什么区别 默读和朗读哪个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图书馆或者是其他的公众场所,我们一般都是进行的默读。但是在我们的认知理解中一般是认为朗读是比默读的效率要高的,那么究竟是怎么样的呢,默读和朗读有什么区别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孩子默读课文和朗读课文的区别分析。
默读与朗读
不知道大家是否察觉:一开始,我们给孩子读书,到后来,孩子自己看书,这实际上是孩子从听觉获知转向视觉获知的一个过程。
为什么有的孩子刚开始独立阅读就喜欢默读呢?其实,孩子在我们读的过程中已经在自主阅读书里的内容了,无论图画或是文字,他们在靠"看"来获取信息。
在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之后,虽然我们还在读,但他们已经把听觉信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
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还要让孩子读出来,那么对他的阅读是会产生干扰的,打乱了他获取信息的节奏,分散了注意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阅读时不必揪住读音不放的原因。
而对听觉占主导地位的孩子,他们虽然也是边听边看书里的图画和文字,但他们依然会把"听"作为主要信息来源,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刚开始独立阅读时会比较愿意读出声音来。觉得那样更轻松,更能加深记忆。
默读和朗读哪个好?
默读和朗读对孩子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
默读,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方法。它对提高阅读速度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因为省略了读音的环节,默读可以将阅读效率达到最大化。不仅如此,默读还能使人保持良好的阅读状态,更有利于思考,还会让阅读的进程更加持久。
朗读,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把文字转化为语音的创造性活动。专家说它是阅读的基础,但我更觉得它是在阅读之上对孩子提出的更高要求,即要把自己读到的内容通过自己内心的情感转化再加以表达的结果,它是一种再创作。
所以,别看"默读"与"朗读"只有一字之差,它们的内涵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孩子成长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应该说,在阅读中,默读和朗读应该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如何默读,又如何朗读?
锻炼默读,首先要不出声音。(哈哈,有点像废话,但也是事实。)不出声音家长有时候就会迷茫,就会担心孩子有没有溜号,有没有读懂,有没有......其实,这些担心都没有太多的必要。因为孩子有没有沉浸其中,不是通过读音来传递的,而是通过神态。如果真的有人为此焦虑,那么就请关注孩子的神情吧!那里,会有答案。
默读的关键是不纠结于读音。首先家长先不纠结于读音,孩子才能不纠结。很多人长大了也不会默读,虽然他们没有读出声音,但他们在心里依然把每一个字都读的清清楚楚。这是常年来养成的习惯所致,不把看到的文字转换成读音,就感觉什么也没有读到。以此为鉴,我深感于在孩子阅读的早期应把默读作为基础的重要。
锻炼默读的速度,要靠大量的泛读做积累。如果很难把握何时默读好,何时朗读好,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泛读采用默读,精读采用朗读。大量的泛读之后,默读的速度也就会自然提升。从每分钟300-500字,到每分钟700-800字,这期间可能需要积累百万量级的阅读字数才可以达到。
再来说朗读。
朗读中强调的第一是准确。语音语调准确,不至于读错;断句准确,不至于产生歧义。第二是情感。先要理解作者的情感,而后融入自己的情感。第三是美。声音要美,美则需要和谐,亦需要变化,所谓技巧和艺术就尽在其中了。朗读要靠练习,更要靠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感受。在孩子朗读的初期,我觉得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要比技巧性的训练更为重要。多给孩子时间去体会,感悟文字,以及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