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宝宝交朋友 宝宝融入集体很难怎么办
有不少的小宝宝都不知道怎么和别的小朋友交朋友,有时候会比较害羞,有的孩子会不敢去沟通,小编就来说说让孩子独立去进行社交的方法吧。
怎么让一个不到3岁的小朋友,独自处理社交难题呢?
No.1被动倾听,帮助宝宝抒发内心的情绪
很多父母,看到宝宝面临社交难题时,心理很焦虑,想要快快结束这种纠缠的过程。
于是直接粗鲁地发表观点:
这有什么值得伤心的?
我给你买个玩具行吗?
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宝宝停止哭泣,因为它利用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宝宝暂时忘却忧愁。
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讲,偶尔使用,有一定的好处,可以让宝宝不过度沉浸在悲伤中。
但这个社交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下一次遇到同样的场景,宝宝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做法是:当宝宝被别的小朋友拒绝时,让他勇敢面对这种"失落""愤怒"的情绪,他可以大哭一场,向父母倾诉自己的悲伤,不要打断他,只需要用"嗯""哦""原来是这样""看来你真的很伤心"回复他。
妈妈,他不和我玩。
哦。
我好难过。
看来你真的很伤心。
呜呜呜......(哭泣)
等宝宝把情绪宣泄完后,他就能更冷静看待问题,也能更客观接受自己被别的小朋友拒绝的苦恼。
No.2主动倾听,说出他的感受
当然,对于有的宝宝来讲,他还不具备表达感受的能力。
分辨自己的情绪,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能。
对于这样的宝宝,我们可以用主动倾听的方法,说出他的感受。
妈妈,他不和我玩。
哦?
呜呜呜......(哭泣中)。
你觉得很伤心?
对。
你还觉得有点委屈?
对。
他们不和你玩,真让人感到挫败啊。
对。
主动倾听,就是我们把自己对宝宝情绪的理解反馈给他,让他来判断妈妈的理解是否正确。
用这样的方式,宝宝就能察觉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为何生气。
当一个人有了自察的能力,就更容易冷静下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对于大部分宝宝来讲,即便父母用了主动或被动倾听,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社交难题。
这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宝宝找到问题所在,传递我们的社交经验来帮助他们。
No.3宝宝的社交,在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大部分爸爸妈妈很难判断出宝宝的社交问题,因为我们太不"客观"。
在迈克尔汤普森《妈妈,他们欺负我》这本书写道:
一位母亲和一位心理学家站在学校外面,他们看着她的儿子和一群小孩在攀爬架上玩耍,这群孩子大多数比她的儿子小。
就在两人一边聊天,一边看着他们玩耍时,她的儿子开始非常粗暴对待比他小的孩子,心理学家觉得,妈妈也许会去教训自己的儿子,但是她没有。
突然,事态发生了变化,那些年龄小的孩子意识到他儿子是孤身一人,于是合伙对付他。
那位妈妈立刻终止聊天,跑过去保护自己的儿子。
她冲那群孩子嚷嚷,指责他们以多欺少,说他们太粗暴,同时把儿子搂在怀里,男孩开始哼哼唧唧抽泣,显然,孩子是故意这样的。
事实上,他什么事也没有,如果妈妈没过来,这个男孩也不会哭。
为什么心理学家和妈妈想到的内容完全不一样?
这是因为:为人父母后,我们总是带着某些偏见来看待问题。
如果我们也饱受过被孤立、欺凌的经历,我们就更容易代入这种情感,认为自己的宝宝经常"被欺负",才会故意忽略宝宝"欺负"别人的事实;
当然,有的爸爸妈妈又会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宝宝"欺负"他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父母能做到"客观"看待宝宝。
因此,要帮助宝宝找到社交难题,要从亲情中抽离出来。
作为一个观察员冷静观察他和小朋友的相处模式,他为什么交不到朋友?真的是他人的孤立?冷落?还是源于他不爱分享?同理性很弱?总是喜欢用"攻击"解决社交问题?
只有客观看待问题,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从而想办法帮助宝宝解决。
No.4传递社交经验:团体一般比较难加入
当宝宝向另一个宝宝伸出友谊的橄榄枝时,他们可能比较容易玩到一起。
但如果对方是一个小团体,无论这个团体是两个或三个人,宝宝抛出橄榄枝后,都可能遭到惨痛的拒绝。
这是因为团体属于一个比较紧密的组织,
更讲究先来后到或个性、年龄甚至性别的同一性
父母有时候意识不到这点,就会教会宝宝用成人的礼仪说:我可以加入你们吗?
实际上,这样的问话很容易被团体拒绝,我们的人已经够多了,你不要加入了。
如果宝宝非常想要加入群体呢?
我们去观察下宝宝之间的相处的方式,他们其实不需要太多礼貌和客套,甚至连名字都不用知道,直接蹲下去参与玩就行,如果被拒绝了,就再来一次,直到最后被群体接纳。
所以,父母可以让宝宝观察下,这个集体是怎么玩耍的,让他直接去模仿群体成员的动作,或直接参与玩耍(不要大吼,没得到别人的允许不能碰玩具,小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和成人相处模式不同,只要关系双方都觉得没问题就行),或分享自己的玩具。
当然,他们也可能会被拒绝,没关系,这代表宝宝踏出第一步了。
总之,当宝宝遇到社交问题时,如果她没有出现任何情绪问题,我们不必干预。
如果出现了情绪问题,可以用倾听的方式帮助他排解。
如果宝宝让你帮他解决社交难题时,我们需要练就客观的观察能力,找准问题所在。
同时也要传递我们的社交经验,经过不断地尝试与失败,他慢慢就能摸索出自己的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