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习加减法有什么窍门 怎么在学前教会孩子算术
很多大人在孩子会说出流利的话之后就会去教孩子学算术,不过对于孩子们来说,算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游戏,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愿意参与其中,愿意算呢,小编为大家支招,让大家学习一下吧。
学数学的方式--做游戏
如果家长能运用一些特别的活动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孩子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的机会,孩子能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认识水平得到发展。
不同孩子喜欢学习数学的方式不同,但数学游戏活动是能够吸引所有孩子的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在游戏中,家长通过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孩子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操作游戏材料,在反复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增强其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
孩子的世界,游戏是主要活动方式,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
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逻辑性、抽象性很强,难免枯燥、乏味,在游戏中建构孩子的数学思维,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各种材料都可以被有效利用
在心理学中,建构主义认为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从而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3~6岁的孩子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尚不具备独立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必须通过各种感官,借助具体可操作的的事物才能进行学习。
因此,操作各种材料作为一种具体可感知的事物,成为孩子学习数理知识的媒介和载体。
只有丰富多样的材料才能为孩子提供充足的选择机会,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
在摆弄、探究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过程中,孩子能够逐渐发现和感知数学,真正理解数学,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
1. 选择孩子熟悉的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所以,孩子最熟悉、亲近、喜爱的材料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积累丰富的操作经验,从而建构数学知识。
家长可以选择火柴、棉签等易操作的小型材料,也可以选择立体拼图、大型积木等材料,让孩子在拼摆、搭建中感知物体的空间关系与形状特点。
用棉签拼摆出各种造型,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接触图形的各种知识点,如几个边、几个角?怎样是平行?哪两条边一样长?
用立体拼图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建立立体的空间感,拼图的过程本身也是对逻辑思维的一种锻炼,比平面增加了立体几何的难度。
2. 慢慢增加游戏的难度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孩子在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家长可以提供具有梯度和层级的操作材料,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要。
每个知识点都可以由多个游戏来实现,比如数物匹配,可以通过数字、点、铅笔卡片的对应,扑克牌图形数量与数字的对应,拼摆"小丑鱼"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数字、点、铅笔卡片三者的两两对应,练习了点数,提高了对数字的各种形态的认知,直观掌握多少、大小的概念。
家长将常见的扑克牌简单改造,一张张纸牌就华丽变身为数学工具,利用图形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加深孩子对数字的认知与理解。
拼摆"小丑鱼"的游戏借鉴了拼图的方法,把数字和图案数量结合在一起,孩子在愉悦的玩耍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数的相关知识。
3.一个游戏有多种层次的操作方法
在"夹头发"的游戏中,可以让孩子按照同一种夹子、不同颜色的排序方式为"笑脸"夹上漂亮的头发,也可以让孩子按照同一种类、不同样式排序,还可以让孩子按照不同种类夹子的有序排列,不同的思考角度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排序方式代表了不同的侧重点,每一种都是对孩子排列的考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材料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多种组合的可能性,孩子能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在用多种方法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新发现、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经验。
重视孩子的自主操作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决定了数学主要是主体对客体之间的认识,无法直接传递。
只有当孩子在一系列操作活动中,得到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经验,经过不断反省并内化,才能真正获得逻辑数理知识。
家长是否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时间和充沛的材料去让孩子尽情进行操作,是孩子能否学习好数学的关键。
常见的插塑、电动玩具,甚至树枝、石子等都可以作为孩子数数、分类、排序的材料,不设定操作目标、没有固定的玩法,让他们在自由、大胆的拼摆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经验。
不忽略生活中的任何细节
在数学游戏中,生活化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孩子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数学知识,家长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帮助孩子将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比如,家长都有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要想快速找到想要的商品,先确定区域,然后确定该商品在某个货架的第几层,这样寻找显然事半功倍。
在家中柜子上放东西时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物品与柜子位置一一对应的方式,比如"2-2"代表物品放在柜子里第二层从左向右数第二个位置,在一次次取放物品中,让孩子加深对序数的理解。
数学学习应该是贴近生活的,大自然中的数、量、形需要孩子通过观察、分析、辨别去发现和探索,只要家长认真观察和发现,就会找到适宜的方法。
孩子在做游戏时,家长的介入并非越多越好,而有效介入与指导能够助推孩子数学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所谓"正效介入"即充分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以合适的行为或角色介入游戏,使孩子得到一个新的知识,懂得一个新道理,习得一种新思维方法。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高效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在学习之路上越走越顺。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