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网

人人都不喜欢的熊孩子 竟然和家长脱不了干系

发表于:2024-12-26 作者:好孩子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6日,家中人事走动,最担心的就是熊孩子了。不过也有人说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小编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是不是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被家长养熊这种说法呢,那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爸爸妈妈是怎么把孩子养成

家中人事走动,最担心的就是熊孩子了。不过也有人说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小编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是不是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被家长养熊这种说法呢,那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爸爸妈妈是怎么把孩子养成熊孩子的

糟糕的"以身作则"

我们是否经常见到以下这些啼笑皆非的场景:

对着孩子嚷嚷:"不许大叫!听见没有!"

批评孩子:"你TM不许说脏话!"

一边揍孩子,一边说:"不许打小朋友!"

虽然作为家长,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往往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但"以身作则"对孩子恰恰是最重要的,甚至比语言的教育更加重要。这就是"身教大于言传"。

在学龄前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又没有分辨能力。如果父母的陋习比较多,有不良行为和嗜好,孩子基本上会全部模仿下来,并觉得父母都是对的。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希望孩子怎样做,就自己先做到。这样,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娇生惯养、溺爱放纵

所谓正确的爱和溺爱间的差别就是:家长会不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不管有什么要求,不管做什么,都会得到家长无条件的满足和鼓励,他就会得到一个信号--无论我做什么都是对的。那既然如此,自己也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妨碍他做这一切,就都是错的。于是,很多小孩,在公众场所,别人好端端的也没惹他,他过去使坏打别人一下,往别人身上吐口水,掀别人裙子,骂人脏话。等等,这都是把家里的淫威带到了社会上来。

因此,在家长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后,不应该嬉笑地放纵孩子,反而要认真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在孩子对家长提出需求时,家长应该先分辨是否正当,再决定是否满足。

教育失当、心智启蒙失败

小学整个阶段,是孩子智力被巩固成模式的关键阶段。这时候的孩子,什么东西都能很快记住,甚至能牢记一辈子。

因此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就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是非对错的意识和判断力,但对于塑造他知识结构和心智的东西其实并没有分辨能力。而孩子接受很多垃圾内容后,这些东西就充塞在自己的脑子里面。有的家长,在孩子看一些暴力血腥的动漫和玩一些暴力游戏,也不管,认为小孩子懂什么。这就更可怕了。

因此,在学龄前阶段,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选择温和的、正能量的、导向性强的书籍、动画,如:歪歪兔系列图画书、歪歪兔和她的朋友们手偶动画剧。这样才能塑造孩子的"三观"和知识结构,免于变"熊"。

孩子变"熊"怎么教育好

①不带情绪地指出孩子的问题

我发现,伟大如富兰克林,小时候也是一个人见人烦的熊孩子。

举个例子,富兰克林小时候很喜欢捉鱼,为了方便自己在河滩上捉鱼,他趁着夜黑风高,带领小伙伴把工人准备用来建新房子的石头搬到河滩边建了一个码头。

工人们发现后,把状告到了老富兰克林那里。这个熊孩子还洋洋得意地跟他老爸争辩,这个码头如何有用,如何公益。

听完小富兰克林的狡辩,老富兰克林只说了一句:"不诚实有何用?"

换做是我,可能早就暴跳如雷,先揍一顿再说,但老富兰克林并没有情绪失控,他只是心平气和地指出小富兰克林的过错所在,让他心服口服。

在看《富兰克林自传》期间,我同时在看另一本书,书中有个观点:

当你带着情绪教导孩子时,孩子会体会到各种情绪,他会觉得内疚、羞愧甚至气愤,唯独不知道他错在哪里、该为他的行为负什么责任。

这个道理似乎老富兰克林早已烂熟于心,于是他教给我的第一个对付熊孩子的大招就是:不带情绪地指出孩子的问题。

为了让熊孩子心服口服,有时你还得跟他摆事实。

富兰克林12岁左右的时候常与朋友柯林斯争论,他认为柯林斯能驳倒自己不是因为过硬的道理而是凭借流利的口才。

熊孩子们总是充满这样一种迷之自信。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通过书信进行辩论。

老富兰克林有一次碰巧发现了这些书信,他给了富兰克林客观中肯的评价。他指出富兰克林虽然在拼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上胜于对方,但在文笔的优雅和逻辑的严谨上差了对方一大截,并且一一举例印证,这才让熊孩子认识到自己在表达上的不足,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模仿进行提高。

②安全范围之内不干涉孩子的选择

当了妈妈之后,我开始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也上了一些心理学的课。有位女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男人生来是要征服世界的,但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却把男孩当女孩养,教他们遵守各种规矩,还好我生的是女孩。"

当时我心里想的是:老师您考虑过我的心里阴影面积吗?我生的可是男孩!

所幸,在读《富兰克林自传》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一些把男孩当男孩养的启发。

首先,我们得像老富兰克林一样,在坚守安全底线的范围之外,让孩子自由地发展。

富兰克林小时候是个极具冒险精神的熊孩子,想在海上工作。就像那位女老师说的,男人生来就是要来征服世界的。

但这样的工作在当时无疑是危险的,为了打消他的这个念头,老富兰克林就特意带着他去观察木工、泥瓦工、车工是怎么工作的,后来发现,他嗜书成癖,就支持他做一名印刷工。

后来富兰克林开办了自己的印刷作坊,加上他非常喜欢写作,又创办非常有影响力的报纸,相当于现在的媒体巨头。从此之后,走上了顺水之路。后来就连他的墓碑上也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如果没有老富兰克林坚持安全底线,阻止他去海上闯荡,并根据他的兴趣点找到了他的工作,今天我们或许就不能看到富兰克林如此波澜壮阔的一生。

还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富兰克林在费城的时候意外地得到当时的殖民地总督的青睐,总督认为他是一位才华无量的青年,极力鼓励他在费城创业。总督甚至写了一封信给老富兰克林,试图说服他同意小富兰克林在费城的创业计划。

老富兰克林虽然觉得十分欣喜,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此时的富兰克林还太年轻,距离他成年还有三年,即便总督答应对其进行指导,小富兰克林也还不能承担起创业的风险。

富兰克林后来才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总督是一位毫无信用可言,信口开河的人。不得不佩服老富兰克林的先见之明。

让富兰克林安全地成长,这是老富兰克林养育孩子的底线。在不碰及底线的基础上,老富兰克林从不干涉孩子的选择,他选择相信孩子,做孩子坚实的后盾。

我想,正是因为这样,在面对人生的一些重大选择上,包括事业、包括婚姻,富兰克林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别人影响的,因为他们没有恐惧,而无所畏惧是孩子所能得到的最棒的礼物。自由的孩子怨气最少。

--《夏山学校》,尼尔

③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富兰克林因为跟哥哥的关系闹僵,只身前往三百英里之外的纽约,那年他只有十七岁。

在富兰克林重返费城闯荡时,老富兰克林对他说,到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如果事与愿违未能自立门户,老富兰克林愿意扶他一把,走完全程。

在择偶方面,虽然富兰克林十八岁时便与里德小姐定下了婚约却因为他后来的一封说自己归期未定的信,里德小姐的母亲把她嫁给了另一个人。婚后的里德小姐并不幸福,她的丈夫据说在跟她结婚之前已有妻子,并且负债累累。

后来,富兰克林与里德小姐旧情复燃,决定生活在一起,却遭到众人强烈的反对。他们最后不顾别人反对,毅然决然地结婚,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虽然书中并没有细说反对的来源,但我想老富兰克林夫妇应该不在此列,就算他们极力反对也没用,因为他们培养的是富兰林这样的具备独立人格的优秀男人,而不是一个"妈宝男"。

这就是老富兰克林的了不起之处。正是由于他对于孩子的尊重和无条件的支持,培养起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义无反顾的勇气。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十七岁时也能具备这样的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气,我也希望当那一天到来时,我能像老富兰克林那般智慧,选择放手并且告诉他,家永远是他坚实的后盾。择偶方面,也希望他能有富兰克林这种认准了就力排众议,豁出去的勇气。

④孩子只会学习他们看到的

在教熊孩子如何为人处事方面,老富兰克林教会我,身教甚于言传。

父母不能教给孩子他们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克制,这些品质老富兰克林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教给小富兰克林的。

许多年后,富兰克林在父母墓前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了,他父母"既无家传亦无功名,但赖孜孜劳作,又蒙上帝恩佑,众口之家才得以安适度日;二老养育女子一十三人,孙子孙女七人,传为佳话。瞻仰者应从中获取教益,勤奋敬业,笃信上帝。"

这些道理很多父母都会讲,但孩子却只会学习他们看到的。

要让熊孩子成长为真正的男人、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企及他生命的高度,身为父母的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确的看待孩子的"熊"

1、喜欢扔东西--是在学习运用手的抓握功能

"扔"这个动作,在大人看来是孩子在调皮捣蛋,其实是孩子对自己手部力量的一种探索。当孩子把自己的手掌松开,让东西掉落,他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手这么有力量,从而在手部情绪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而且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意识到自己所扔的物体的属性,如扔圆形的东西会滚动;扔出玻璃制品会碎;扔下衣服没有任何动静……

孩子扔的越多,就越清楚哪些东西可以扔,哪些东西不能扔,如何扔,扔到哪里更恰当。

2、喜欢敲打东西--是在刺激听觉发育

宝宝喜欢对身边的物品敲敲打打,可不是在搞破坏哦,那是他们在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行为。

这一时期的宝宝,开始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感兴趣,他想要通过自己的敲打动作来了解物品的属性,也很好奇自己的动作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通过敲打不同的物品,比如,用筷子或勺子敲打碗边时,会发出清脆的当当声;用手拍打地板时,会发出沉闷的啪啪声……宝宝慢慢会知道不同的物体之间能产生不同的声响,而且会发现自己用力强弱如果不同,产生音响的效果也不同。

于是,宝宝就在敲打物品的过程中,刺激了他的听觉发育,也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

3、喜欢塞东西、钻洞--是在用身体感知世界

这个时期的宝宝,总是喜欢把东西往缝里塞,或者把手边的玩具塞到杯里或碗里,然后不断的拿出来,再放进去;有时甚至会捡垃圾桶里的东西;见到大一点的洞,就会试着钻进去看看……其实这是孩子在用身体感受空间的存在呢。

宝宝通过塞东西体验到,小东西可以塞到大东西里面去,但大东西却塞不进小东西里面去;通过钻洞体验到,空间的深浅和大小。这可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哦。

当发现孩子正在搞破坏的时候,大多数妈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NO。其实,当妈妈对孩子的需求说NO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查看更多相关的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