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熊出没” 快护着孩子 如何让孩子正确的看动画片
动画片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儿童产业的中坚砥柱,但是很多的热播的动画片也会出现一些纰漏,在语言上以及动画的引导上出现了错误。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让孩子正确的看动画片,减少暴力以及引导错误的影响。
动画片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动画片已经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些年,动画片也遭到各种各样的风波,频频爆出争议性事件。在《新闻联播》的报道中称"个别国产动画片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在热门动画片《熊出没》中,曾在十多分钟内出现20多次不文明语言;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曾被伙伴作弄2347次。2013年4月10日,扬子晚报曾报道了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街道一男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与小哥俩做"绑架烤羊"游戏,导致小哥俩被火严重烧伤的新闻。
动画为什么会影响孩子的攻击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经典Bobo玩偶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现象。实验将一组儿童观看成人攻击性地、粗暴地对待Bobo玩偶的影片,另一组儿童观看成人安静地玩玩偶的影片。结果显示,观看粗暴对待玩偶的儿童比观看安静对待玩偶的儿童更具有攻击性。
观看这类节目的儿童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虽然具有了符号功能,但其心理表象只是知觉的事物的表象,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一般动漫中出现的英雄消灭敌人、维护世界和平的片段,儿童只会看到英雄消灭敌人的攻击行为而没有认识到动漫所要表达的伸张正义的宗旨。从模仿内化到现实世界的行为模式中,在生活中以角色扮演向身边的人表现自己的行为。因此动画片中多出现分享、帮助、合作等行为,孩子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同样,如果动画片中更多的是辱骂、殴打等情景,孩子的反社会行为也会更加明显。
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动画呢?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对电视暴力进行内容分析,并且提出了培养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例如,接触大量电视暴力节目的受众,对遭受暴力攻击可能性的估计,远高于实际,也高于少接触或不接触同类节目者。同样说明了健康的动漫对培养孩子健康全面的世界观具有积极作用,粗俗、暴力的动漫也会歪曲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许多家庭,对于孩子选择的多画片没有较多的干涉,把动画片作为孩子的"保姆",只管他们安静不闹,却没有考虑到他们不适合观看的内容。作为家长,一方面应该帮助孩子选择具有健康的、丰富的、可供儿童语言学习的动画片。使儿童能够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词汇,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倾听技巧;使孩子能够学习到更多社会所期望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另一方面,家长应该尽可能的陪同孩子观看动画片,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动画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因为学龄前儿童接受信息与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很有可能违背动画制作者的真实意图。另外,作为家长应该控制好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一般时常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
温馨小贴士
动画片的创作者应该考虑到作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对社会规则的认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应该从孩子的视角发现世界的快乐,使他们更多的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人性的友善。作品应尽可能多的宣扬善良、正直、真诚的品质,当然快乐和智慧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