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夕节文艺汇演宝宝怯场原因
今年的七夕节快到了,各地也会相继出现文艺汇演的节目,但是有的孩子在表演的时候会表现出怯场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家长应该用正确的心态进行引导,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孩子,孩子还小心灵上也很敏感,只有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正确的面对怯场的心态。在表演的时候能拿出最佳的水平进行表演,展现孩子的才艺。下面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宝宝怯场的相关的知识,让大家科学的认识宝宝怯场的问题。
什么是怯场?
手掌出汗、心跳加速、说不出话来,这不是某种急性疾病的症状,而只是你准备在公众场合发言时候的痛苦感受。
这种情况很多孩子或者成人都会出现,它会影响我们的发挥,破坏我们一些宝贵的机会,从而影响我们的人生,这就是怯场(Stage Fright)。
尤其是对于内敛的国人来说,这种经历更是普遍,甚至可能从我们有记忆开始,一直到成年。从幼儿园的六一演出,到上学之后的自我介绍,以及工作的时候主持一次行业会议或者给客户讲解一次ppt,都可能会因为怯场的压力而觉得生不如死。
每个人都可能怯场。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是吃饱穿暖多生娃之外,还会在意很多"虚名",比如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评价。而在公众面前表演、演讲,则可能会威胁和伤害我们的"好评度"。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万一被人鄙视怎么办?万一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怎么办?对于人来说,社会评价和地位降低所造成的伤害,可能比肉体上的损害更可怕。
怯场,害怕的并不是演讲或者聚光灯,害怕的是失败。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人会产生一种奇特的生理反应。
怯场是一种生理反应
在生物学上,这因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生理反应被叫做"攻击或逃离反应(fight or flight)",也叫做超临床反应(hyperarousal),或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sponse)。这种反应不仅仅是演讲和表演的问题,也不仅是人类会有,在很多生物身上都能观察到的这个现象。
怯场是意识的表现形态
最早描述攻击或逃离反应的人之一,就是我们的进化论教主 -- 查尔斯·达尔文。他在参观伦敦动物园的蛇展时做了一个实验 -- 他将自己的脸贴在玻璃上,当蛇试图冲上来咬他的时候,虽然理智上他很清楚隔着玻璃蛇是无法咬到他的,但每次他的身体都会不受控制地下意识跳开防止被咬。
关于这个实验,达尔文说了一段在"攻击或逃离反应"研究中总会被引用的名言:"我的意志和理智在面对想象中没经历过的危险时,是无力的。"
1915年,美国生理、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农(Walter Bradford Cannon),第一个提出了Fight or Flight 这个名词。这位曾经在我国协和医学院工作,并参与美国援华抗日工作的伟大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人类和动物在面对饥饿、恐惧和威胁的时候,情绪、生理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他的研究工作说明,动物在面对威胁的时候,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从而在生理上会做好下一步反应的准备,而接下来会做出两种相反的行为:如果判断自己占据优势,则战斗;如果判断自己占据劣势,则逃离。
无论是战斗还是逃离,身体都要做好准备。随着激素的分泌和起作用,我们的身体会做出一系列自然的反应。怯场时四肢开始颤抖,这是肌肉开始进入备战的状态。血管扩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口干、消化系统暂停工作,会保证能量和氧气优先向你身体的"战斗"部门输送。怯场也会影响视觉,近处开始模糊,看不清身边的屏幕或者笔记,却能看清远处观众的表情,这样是帮助你有效观察敌人和环境。
正确的看待孩子怯场
所以,无论是你自己会怯场,还是你的孩子会怯场,这都没什么可丢人的,这也不是你的IQ或者EQ有什么不足,这只是我们的身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仍然牢牢记得几亿年来生物如何在大自然中挣命的生存法则,在遇到威胁的时候,自然产生了一种反应。
所以怯场并不难理解,也不是很可怕,只要我们学会如何控制它。约翰列侬在每次演出前都会紧张到呕吐,这丝毫不妨碍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人。
通过一些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怯场的情绪。不过流传很广的"想象观众都不穿衣服,或者只穿内衣",其实效果未必好,身处一群赤身裸体的陌生人群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更紧张。更何况对于我们已经磨炼了千万年的潜意识来说,台下这群让我们紧张的剑齿虎们,即便穿着内衣,也一样是能吞噬我们的怪兽。
怯场的原因
怯场反应的最重要原因是对未经历过的危险的恐惧,因此在一个模拟环境下多次练习,不断练习,再练习,增加熟练度,是最有效的缓解怯场情绪的方式。乔布斯的演讲永远那么精彩,而在这背后,是他每次花费数周时间不断的演练和彩排。
很多伟大的演讲者也都会怯场,但是他们通过训练,让自己能预测和掌控观众的反应。因为你的身体可以知道你掌握着整个场合的主动权,这样可以避免大脑将观众们判断为天敌或者捕猎者。
同样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欺骗自己的身体,比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做几下伸展运动,深呼吸,这样让下丘脑误以为现在属于一个放松的环境中,避免紧张。
接受失败,怯场的原因来自对失败的恐慌,但是实际上输了又如何?说错了又如何?表现不好又如何?家长过高的期待和压力,其实是孩子怯场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缓解这种情绪,家长需要让孩子更平和的面对表演等场合,知道无论他的表现好与不好,世界都不会塌下来,父母家长老师朋友也不会对他失望或者责难。
另外一个很有效地解决怯场问题的方式,是直面它,不要假没有发生,很多优秀的演讲者会在紧张的时候告诉观众,得到观众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有效化解这种情绪。
我们来看看一些解决怯场的案例
美国民谣歌手Joe Kowan曾经在TED上讲述了自己适应怯场的方式,他的方法是写了一首关于怯场的歌,用这个来告诉观众自己的怯场,获得他们的鼓励和支持。
运动员,哪怕是著名的运动员,也会出现临场紧张的情况。50年前,美国著名的棒球运动员Ralph Terry曾经介绍自己如何解决怯场情绪:"我会记得一件事,不管比赛输赢,地球另一端的5亿中国人其实都不在乎"。分析一下失败了最差会怎样,其实也可以缓解情绪,毕竟即便你的汇报或者表演再失败,其实不会真的是世界末日。
另外一个有名的例子来自2012年的《英国达人》秀初选,9岁的小选手Malaki Paul因为紧张怯场在台上泣不成声,这时她的妈妈以及评委Alesha Dixon都马上跑到台上安慰他,而之后在所有观众和评委的鼓励下,MalakiPaul非常完美地完成了演出并过关。
温馨小贴士
人类不可能删除掉自己的怯场情绪,这是存在于我们基因中,进化数亿年所得到的本能,但是我们可以适应它,避免它,改善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改善自己的怯场问题,可能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因此假如你或者你的宝宝,有怯场的情况,没必要着急担心或者想瞬间纠正他。这不是疾病,更不是错误,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
我们要做的,是鼓励他、培养他的信心、陪同他一次次的练习和彩排。虽然怯场的机制永远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中,但我们的自信可以让它越来越少的发作。